如何直面每年數千萬噸的糧食缺口?
——袁隆平委員呼籲要高度重視糧食安全
央視國際 (2004年03月08日 10:13)
新華社北京3月8日電(記者張景勇)由於糧食産量銳減,每年形成0.25億噸至0.35億噸的缺口,這幾年我國全靠挖庫存維持糧食供求平衡。但“民以食為天”,如果糧食安全得不到保障,社會穩定就得不到保障,必須高度重視糧食安全問題。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 /h3>
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委員指出,去年下半年以來,國內小麥、稻穀、玉米等糧食價格猛然走高,與此相關的麵粉、大米、飼料等製成品價格也出現明顯上揚。糧食價格上漲的直接原因是糧食供求關係日趨緊張。袁隆平為我們提供的數字不容忽視:近年來我國糧食總産量連續下降,已由1998年的5.12億噸跌至2003年的4.31億噸;糧食年人均佔有量從1996年的414公斤下降到2003年的333公斤。
如何解決糧食安全問題?袁隆平提出4條建議:要堅持自力更生為主的糧食安全戰略;充分發揮科技對糧食安全的保障作用;切實保證一定規模的糧食播種面積;切實保護和提高農民的種糧積極性。
袁隆平認為,我們不反對用世界的眼光、開放的思維來解決糧食安全問題,但一個大國如果吃飯依賴國外,必將受制於人,糧食安全關係國家安全,只有立足國內,基本實現供需平衡,才能保證我們在風雲變幻的國際局勢中始終處於主動地位。在耕地面積難以增加的情況下,科技是提高糧食綜合生産能力的根本動力。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人增地減,但糧食基本實現了供需平衡,這主要是依靠科技大幅度提高了糧食單産。糧食産量銳減的一個最重要、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糧食播種面積持續下降,我們要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措施,遏制各類建設用地對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的侵佔行為,切實保證一定規模的糧食播種面積。同時,要切實保護和提高農民的種糧積極性,要依靠各級政府繼續加大對農業的投入,進一步減輕糧農負擔,增加他們的收入。
責編:劉雅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