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原創] 代表委員該不該做“雜學家”
央視國際 (2004年03月05日 10:54)
■2004“兩會”專題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 /h3>
代表委員該不該做“雜學家”?提出這個問題,是因為我在3月4日的媒體上同時讀到了兩則新聞,深感此問題大有深究的必要。
其一是,某地一位全國婦女界的政協委員為參加“兩會”準備了18份提案,內容大致包括“三農”問題、就業與再就業問題、教育問題、社會問題(如公廁革命、生態鐵路、拋棄食用野味的陋習等)、安全生産問題、地方建設問題共六大方面,可以説涉及了當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這位來自教育戰線的老委員,其所準備的提案質量或許不容我們懷疑,參政熱情更是值得稱讚。但是,有媒體的記者由此稱其為“雜學家”,並有大加倡導之勢。對此,筆者卻有諸多疑問。如果代表委員都去爭做“雜學家”,在現階段來説,也未必就是好事。
其二是,數名政協委員建議出臺一個全新的個稅改革方案??將個人所得稅與社保挂鉤,鼓勵人們多交稅。此論一經媒體報道,即可遭到了許多專家的質疑,專家們指出:稅收和社保是國家的兩個系統,社會保障制度是國家通過國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依法對社會成員的基本生活權利給予保障而建立的一種安全制度;而徵收個人所得稅是為了支持國家機器運轉,調節貧富差距。稅收和社保這兩個政策的出發點是相對的,不能把工資的差距帶入社會保險,將兩者挂鉤的提法目前是不可行的。應該説,專家們的話是有道理的,因為,個稅和社保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硬拉在一起,説明委員們對個稅和社保的各自任務以及政策設計還不甚了解,或者了解較少。由此,也使我們想到,代表委員們要更好的履行自己的職責,還有必要多向專家們諮詢或請教。
代表委員們大多是本行業、本系統的專家精英或優秀人才,他們就自己熟悉的領域提出的參政意見或建議本是社會發展的寶貴財富,在此基礎上,他們還能夠關注更多的國計民生,多一些“雜學家”,也是國家之幸、百姓之福。不過,也要想到代表委員大多都具有很繁重的本職工作,對其他領域畢竟了解較少,只能是偶然顧及。積極建言、多方面獻策的精神固然可佳,但也許就會因為了解不夠深入或全面,而提出一些貿然的建議,缺乏針對性,淪為一種“請談”。我們並不反對代表委員們多做“雜學家”,只是希望他們的“雜學”能夠學有所成,而不是雜而無益。
應當承認,代表委員們也有知識的局限,他們針對專業以外的問題提出的建議或意見,往往只是代表了某種民意的普遍要求或是個人的主觀理解,不可能都正確,甚至還可能走入誤區。對此,專家和媒體也應該以一種包容的態度來對待。不斷的幫助代表委員拓展知識空間,開闊參政視野,這也應該是一種社會性的責任。
倘若每個代表委員們都可以“雜”而不亂、“雜”而不浮,多做內行式的“雜家”,那麼,這就要求必須加快和推進代表委員職業化的制度建設,當有越來越多的代表能以代表民意、反映民聲,和以參政、議政為自己的確定職業的時候,那麼,這種情況下的“雜學家”也就不再是通常意義上的“雜”了,而是已經成為一種更加專業的、職業的反映社情民意和積極建言獻策的政治家了。(網友:康勁)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進入“網評天下”,發現更多話題!
責編:任今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