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禽流感:儘快消除農村防疫“真空”地帶
央視國際 (2004年02月21日 10:22)
新華社北京2月21日電 近一時期,我國內地部分地區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發生後,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當地政府和有關部門緊急行動,迅速認真地實施了撲殺和強制免疫措施,這充分表明各級政府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禽流感是一面鏡子,它給我們發出的警示之一是,在畜禽養殖業加速發展的同時,加快農村動物防疫體系建設迫在眉睫。
在當今全球化時代,病毒傳播的形式和速度都發生了變化。隨著人流、物流、商品流的迅速涌動,國與國之間的空間距離愈來愈小,阻遏病毒傳播的空間屏障變得愈來愈脆弱;而人對自然的過度開發,也使得不同生物種群間固有的基因屏障不斷遭受挑戰。要在全球化時代確保畜産品安全,亟待我們建立起一整套嚴密的動物防疫體系和應對突發重大疫情的機制。
當前我國農村基層動物防疫體系存在的問題,一是機構殘缺不全,鄉鎮機構改革後,許多鄉鎮畜牧獸醫站受到削弱,不少地方的基層防疫機構到了“線斷網亂人散”的地步,有的基層站甚至變成了“夫妻店”;二是鄉鎮防疫人員工資待遇低,生活無保障,不得不為生計而外出打工奔波,大學生不願下來從事此項工作,基層防疫人才出現斷檔;三是由於投入不足,致使農村動物防疫基礎設施不足,疾病診斷、化驗設備短缺,疫情監測、通報系統存在漏洞;四是由於缺乏行之有效的保障措施,動物防疫措施難以落實,一些地方雖然也下達指令性防疫計劃,但如何落實無人過問,不少農民防疫意識差,使強制性免疫變成了放任自流,這無疑增加了控制疫病蔓延的難度,加大了我國畜禽市場的風險。
如果説去年的非典暴露出城鄉公共衛生體系的短缺,那麼今年的禽流感則突出地暴露了我國農村動物防疫體系的脆弱。
目前,畜禽産品已經成為我國城鄉居民的主要食物來源,並成為出口創匯的大宗産品。建立正規高效的動物防疫體系,不僅有利於畜牧業的長期健康發展、促進農民增收,也有利於城鄉居民的生命健康,還有利於提高中國畜禽産品的國際形象和國際競爭力。我國已經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提高動物防疫水平並與國際接軌是我們面臨的必然選擇,農村動物防疫的“真空”地帶,應該儘快消除。
建立健全和強化農村動物防疫體系,亟待各級政府轉變觀念,不要把動物防疫看成是可有可無的“軟任務”,也不能僅僅看成是應對禽流感的權宜之計,而應將其視作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經常性、基礎性工作。要在各級財政預算中增加動物防疫經費,加大投入力度,加強動物防疫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建立和完善動物疫情的監測預報系統和應急反應機制,著力建立統一協調的指揮系統,在資源配置上向基層防疫傾斜。
要加快推進獸醫管理體制的改革,整合現有資源,建立統一的動物防疫機構,配齊人員隊伍,理順體制,明確職責,積極改善基層畜牧獸醫人員的待遇,切實保證這支隊伍的穩定。積極貫徹落實動物防疫法,完善相關配套法規,對農戶及時進行強制免疫法規的教育,進行防疫知識的技術培訓和知識普及,使動物防疫工作走向程序化、制度化。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日前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提出,要抓緊制定和實施動物防疫體系和防疫隊伍建設規劃,推動獸醫管理體制改革,提高動物疫病預防和應急反應能力。各地要認真落實這一要求,儘快消除農村防疫的“真空”地帶,推動我國農村動物防疫工作儘快走上正規化軌道。
責編:慕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