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中國農民調查作者陳桂棣:理想中沒有農村

央視國際 (2004年02月13日 04:51)

  中國青年報消息:“想到了會産生很大的影響,但沒有想到影響會這麼大。”2月11日晚,因為《中國農民調查》一書而廣受關注的陳桂棣吳春桃夫婦在接受筆者採訪時説。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自從《當代》雜誌刊登他們的作品以來,陳桂棣夫婦幾乎每天都接到記者的電話。尤其是最近,最多的時候一天接受10家媒體採訪。

  “我們感到很幸運。”陳桂棣夫婦沒想到,社會上有那麼多同他們一樣關注“三農問題””的人;也沒想到,媒體會對這本書如此關注;更沒想到,自己的調查與中央一號文件不謀而合。這説明“‘三農問題’的解決已經到了一個關鍵時期。”

  非常具體,很不容易

  “非常細緻,非常具體,很不容易。”説起一號文件,陳桂棣一連用了兩個“非常”。

  陳桂棣説,從這份文件看,國家的確是做了非常充分的調查研究。因此,他的許多擔心和疑慮都在這份文件中找到了答案。

  更可貴的是,政府對一些細節考慮得週全,比如城市要切實把對進城農民工的職業培訓、子女教育、勞動保障及其他服務和管理經費,納入正常的財政預算,及時兌現進城就業農民工資、改善勞動條件、解決子女入學等。又比如,對於降低稅率後減少的地方財政收入,沿海發達地區原則上由自己消化,糧食主産區和中西部地區由中央財政通過轉移支付解決。

  陳桂棣認為,和以往相比,這次中央一號文件並不帶有很濃的“新政”味道。“意見”二字反映出,這些具體措施僅僅作為意見,還要在實踐中接受檢驗。

  對此,他感觸頗深。當時,即使稅費改革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譬如由鄉鎮一級到縣一級到7個省50個縣,以致發展到以安徽整個省整體進行試驗,國家把稅費改革推向全國依然稱之為“試點”二字。

  同樣,這次中央一號文件中即便拿出了如此眾多的非常具體細緻辦法和措施,積累了共和國50年來農業工作的最好的經驗,但仍然稱之為意見。這都表明我們的政府是慎重的,是尊重事實的。

  精簡基層機構涉及不多

  “在我看來,這次中央一號文件惟一缺少的一點,就是對基層組織結構中那種人浮於事、機構膨脹問題的解決談得不夠。”陳桂棣表示。

  他説,目前基層的人員機構分工過細,業務相近卻又部門林立。這種交叉重復人人管事卻又無人負責的現象,最後往往容易産生扯皮推諉甚至造成腐敗。農民們説“幾十頂大蓋帽管著一頂大草帽”也就是説的這個意思。

  世界上像我國一樣設立中央-省-市-縣-鄉五級制的國家少之又少。非但機構的層次多,每一級的機構設置又都是疊床架屋、分工過細。陳桂棣在調查中發現,僅在同一縣級機構中,與“三農”有關的,過去只有一個農業局,現在增加了農墾局、畜牧局、水産局、水利局、林業局、鄉鎮企業管理局、農業資源開發局等多個部門,業務相近,卻是部門林立。人人管事,又無人負責。

  陳桂棣介紹,在他們寫書的採訪過程中,有許多專家建議“並鄉建鎮”,即將現在的鄉鎮政府改成鎮政府,作為縣級政府的派出機構;而如果當前條件不具備,也可以先行大規模地精簡鄉鎮機構,鄉鎮的“七站八所”除公安派出所和村事管理組織外,都一律改為仲介服務機構和專業組織機構。而改制後的“七站八所”,也只能緊密圍繞農業建設和社會進步發展的要求,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的企業發展單位。

  “有關這個問題一號文件涉及的不多。而在現實中,精簡機構可以把農民的很多負擔降下來,從而也能夠增加農民的收入。”陳桂棣顯得略有一點點遺憾。

  擔心走過場搞花架子

  “千萬不能以為有了一號文件就勢如破竹,一片大好。”陳桂棣説。

  長期以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教訓仍然應該汲取。其實,我們黨很多政策都是順應民心的,但往往到了下面就成了走過場。陳桂棣説,希望各級政府不要走過場,不要操之過急,要進行實地調查研究,每一個舉措都要務實。

  陳桂棣表示,任何改革包括大的政策調整,往往都要涉及到利益的再分配,讓他擔心的是,為了政績,搞花架子,搞形象工程,像達標一樣完成任務的現象再在農村出現。

  正如他書中寫到的“花溝鎮搞花架子”——“四‘萬’工程”:萬畝黃花菜,萬株綠色長廊,萬畝蔬菜工程,萬畝養鴿工程。完全不顧老百姓的承受力,原本綠樹成蔭的地方,把樹都拔了種葡萄,現在成了光禿禿的一片。

  還比如,1998年安徽南陵縣,連續4天4夜突擊從別處調運1031噸糧食,欺騙前往檢查國家糧食收購政策落實情況的朱總理。

  我的理想中沒有農村

  昨天,在接受新浪網網友提問時,陳桂棣説,在他的理想中,應該沒有農村的概念。對此,他解釋説,農業專家溫鐵軍博士曾告訴他,西方國家的歷史進程大多可以用六個字來概括:“農民——工人——職員”。而目前,我國還停留在從農民到工人的這個階段。

  他説,在西方一些發達國家,他們沒有農民,有的是從事農務工作的職員;有農業但是沒有農村,他們所謂的農村,早已成為城市的延伸,已經不再是漢語意義的農村了。“三農問題”在一定程度上是我們國家的特色。

  這次一號文件也提到,現階段農民增收困難,是農業和農村內外部環境發生深刻變化的現實反映,也是城鄉二元結構長期積累的各種深層次矛盾的集中反映。好在,政府承認了這個現實,也決定下大力氣解決這個問題。

  “但願,不久的將來,中國不再有農村。”陳桂棣説。(艾勇 張春柳)

責編:李菁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