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h3>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東方時空時空連線》年畫:活化石的突圍

央視國際 (2004年01月28日 10:02)

  CCTV.com消息:武強曾經是“家家能印染人人會丹青”,但記者現在看到的卻是年畫像化石一樣被放進博物館,博物館又是靠政府財政投入才能生存。武強年畫的現狀,是不是普遍存在的現象呢?我們連線武強年畫博物館的副館長馬西清,他也是武強年畫的傳人之一;以及另一個年畫之鄉濰坊寒庭區的宣傳部副部長馬國強,濰坊是我國另一個重要的傳統年畫之鄉,兩地畫鄉的人在一起交流。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h3>

主持人:馬館長,首先我想先問您,為什麼在武強大家現在不貼年畫了?是覺得不好看了?

  馬西清:現在膠印年畫基本上取代了。

  主持人:馬部長,在你們那兒怎麼樣?

  馬國強:我們楊家鋪的年畫應該説當地的老百姓還是非常喜歡的,它的銷售量也是比較大的。現在200多萬張一年的銷售量。

  主持人:馬館長,年畫賣不出去放進了博物館,看的人多嗎?

  馬西清:不是很多。

  主持人:這樣的話,你把年畫留到博物館裏,有多大的意義呢?

  馬西清:可以出去辦展覽。去年春節搞了一次展覽,大部分是年歲比較大的人特別喜歡,但是他不太想買。

  主持人:沒有市場,沒有人來買年畫,那為什麼拯救年畫呢?

  馬西清:覺得我們建立博物館,也是為了保留傳統的文化,向我們後一代交流我們傳統文化。

  主持人:馬部長,你看武強的年畫就賣不出去,您覺得這是為什麼?

  馬國強:可能這與地區差異有關係,因為我們的民俗,過年貼年畫從歷史上流傳的是比較流行,我們這個年畫從明代創成以來就是木板的手工的印刷方式,內容也在不斷地變化。像我們現在本來一張年畫是幾塊錢,現在做成裝一個非常精美的畫框,這些銷往城市,擴大銷售領域。

  主持人:在城市裏這種高檔的年畫,像您説的精工的,鑲上金框的更加好賣?

  馬國強:對,這個年畫放在城市的房間裏感覺非常美,因為民俗的東西和城市的東西差別比較大,更應該受到歡迎。

  主持人:像那樣一張年畫可以賣多少錢?

  馬國強:像那樣一張年畫現在能賣到一百多點,五十多、一百多。

  主持人:大量的賣到農村去的可能一張賣多少錢?

  馬國強:白光紙印刷的一兩塊錢一張,“扇子”印刷的可能是三五塊錢一張。

  主持人:馬館長,你們有沒有想過重新開發這個市場呢?

  馬西清:想過,但是這個市場能不能維持我們的正常生活,還沒有把握。

  主持人:如果,有一天,政府不給你們博物館投資了,這個博物館還能夠生存嗎?

  馬西清:這個博物館的生存,如果沒有政府的支持和幫助,我們不可能有現在博物館的狀況。

  主持人:馬部長,現在年畫是楊家鋪的支柱産業嗎?

  馬國強:楊家鋪是這樣,楊家鋪的人到了冬天,開始印製年畫,到了春天就開始扎風箏,這個風箏和年畫的收入應該説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

  主持人:馬館長,您是否擔心有一天年畫這個手藝面臨失傳?

  馬西清:武強來説,木版年畫的歷史已經將近800年了,不強調文化遺産,可能在幾年之間就會消失。

  年畫在濰坊銷得很好,看來傳統的年畫還是能在現代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的,關鍵在於怎麼做。不過傳統文化在搶佔市場的時候經常會遇到一個問題,那就是文化價值的認同。接下來我們連線長期致力於非物質文化搶救工作的著名作家馮驥才。

  記者:現在,全國到底有多少個年畫之鄉?

  馮驥才:按我們現在計算,大概是有將近20個。

  主持人:這其中有多少像濰坊楊家鋪那樣興旺,又有多少像武強那樣年畫正在消失?

  馮驥才:我覺得現在楊家鋪作為活態的年畫,銷售得很好,現在也急於轉型。現在武強實際上也在考慮轉型,所謂轉型就是它的包裝形勢方面的改變,武強現在也做了一些努力。我們還要做一個工作,就是要討論一些,要交流一下,或者是我們要研討一下,我們古老的這種民間的文化,這種地域的文化跟市場的關係,跟旅遊的關係,跟現代人生活的關係。

  記者:可是武強年畫應該怎麼辦?是不是可以通過開發市場有點作為?您給提點切實的建議?

  馮驥才:我覺得市場對它的選擇也是很自然的,市場要淘汰,有的時候很無情。但是還有一種方式,把它作為一種很精美的一種藝術品,把它裝裱起來放到鏡框裏,它也適合於現在的家居,我覺得博物館也是一種方式,不能説進入博物館都變成死的了,博物館也是我們溫習歷史,我們尋找這種根的情感;還有一種就是説民間文化可以用另外的載體存在,比如説我們在過年的時候,現在我發現了很多賀年片都印上了楊柳青年畫裏面的年年有餘,一個胖娃娃抱金魚的畫面,也印了很多民間年畫的一些門神的畫面,這也可以使我們原來傳統的審美,可以使它泛化。

  記者:馮老師,我們也看到兩地政府在年畫上也花費了不少精力,但效果卻明顯不一樣,您認為政府做什麼事情更合適?建一個博物館,搞一些教育,還是説幫助農戶開拓一下市場,您覺得哪個辦法更管用?

  馮:我覺得哪個方面都可以,您剛才幾個主意都是好主意,我覺得年畫目前還是應該接受市場的檢驗,接受市場檢驗有一個好處,就是讓人們更適應市場,所以我覺得我們的民間藝術同樣不能夠離開市場,不能夠完全靠政府養起來。

  記者:非常感謝馮老師接受我們的採訪。現代化的浪潮有時會淹沒一些傳統東西,但其他國家的經驗告訴我們,總有一天我們會回過頭來光顧這些傳統的文化,這些根的文化。如果那時候我們發現所有好的東西都不見了,我們也一定回後悔,會遺憾。

責編:張麗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