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軍軍事專家談中國海洋安全細數海上憂患
央視國際 (2004年01月01日 09:36)
|
|
|
2002年,中國海軍編隊訪問韓國 |
環球時報消息: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 /h3>
台灣問題不解決,出海口存在問題
作為一個大國,中國的海上力量並不強大
對遠海國家安全關注不夠,與外向型經濟不匹配
在地圖上,中國形如一隻雄雞,頭朝東方,面向太平洋。談到中國的海洋安全,海軍軍事學術研究所所長姜志軍先生作了一個生動的比喻:“‘雄雞’的發展和前進是面向大海的,‘雄雞’的軟腹也是向著大海的。”用更明確的話説:中國面臨的安全挑戰主要來自海洋。
那麼,具體的挑戰有哪些?姜志軍説,從國家利益賦予海上國防力量的任務來看,第一個就是完成祖國統一大業,也就是解決台灣問題;同時,保護我國的海洋權益不受侵害和損失,保護中國迅速發展的外向型經濟利益。另外,從戰爭形態發生了革命性變化的角度來看,抵禦以遠距離精確打擊為主的現代高科技戰爭的威脅也是中國海防力量必須面對的重大挑戰。
“只要台灣在手,中國東入太平洋就豁然開朗”
中國是當今世界上惟一沒有實現統一的大國。中國要強大,必須要完成祖國的統一大業。台灣對於我國的戰略重要性怎樣形容都不過分。姜志軍説,中國目前的海上安全態勢是比較嚴峻的,總體來説是防禦縱深不夠、防禦態勢不好、作戰主動權不多。
中國的海域是一個被“第一島鏈”環抱著的封閉和半封閉的海域。從防禦縱深來看,除了南海之外,中國沿海都東向太平洋的正面,“第一島鏈”距離大陸的縱深基本上都在200海裏之內。對於現代戰爭而言,這個距離絕對在有效的攻擊範圍之內;在“第一島鏈”封鎖下,我們的海上力量很難前出到島鏈之外進行防禦。如果我們只能靠近岸防守,進行淺海作戰,那麼仗就在我們的家門口打,我們是內線作戰,將沒有多大的作戰主動權。台灣本來是中國天然的門戶,但如果搞不好就可能成為別人攻擊中國的跳板。
每個陸海兼備的大國都必須有安全的出海口,但中國的出海口是存在問題的。和平時期還好,危機時期如果敵國把“第一島鏈”一封鎖,中國就將失去出海口,無法通過海上和外界相聯絡。
但是,只要解決了台灣問題,所有這些海上安全的戰略問題就都迎刃而解了。台灣是祖先留給我們的非常理想的出海口。只要台灣在手,中國東入太平洋就豁然開朗。台灣本身就是“第一島鏈”的重要一環,完成了祖國大陸與台灣的統一後,“第一島鏈”的封鎖自然被打破,中國軍隊就可以東出太平洋擴大海防縱深,從而更好地保護大陸沿海和內地的安全。那時,台灣海峽將成為中國國內一條安全的海上運輸通道,軍力和戰略物資的南北調動就變得又方便又安全。
在中國的海洋權益問題上,台灣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中國在海洋權益問題上起步晚、受損大,其程度在世界大國中是極少有的。按照聯合國海洋法規定應該屬於中國管轄的海洋國土面積中,島嶼被侵佔、海洋資源被掠奪的海域基本上佔了近一半。而一旦完成了祖國的統一大業後,向北,釣魚島及其海域就在中國的火力保護範圍之內;向南則可以大大縮短我們的力量到達南海諸島及其所轄海域的距離。
姜志軍説,相反,只要台灣問題不解決,就會大大牽制我國的海上防禦力量,使我們騰不出手來顧及其他很多重要的海上安全問題。姜志軍表示,我們將以最大的誠意、盡最大的努力實現祖國的和平統一,為的是不使台灣人民受損失,但是台灣當局切莫因此錯誤估計形勢。如果“台獨”分子鐵了心要背叛祖宗,分裂祖國,那就對不起了,家有逆子,逐出家門,祖宗留給我們的寶地一定要留下。任憑誰來干預我們也不怕。姜志軍堅決地説:“為了捍衛主權,中國不怕打。打爛了,我們還可以再建設,但是,要分裂,沒門!”
保護海外利益,保證海上安全通道
一個國家的安全利益是和發展利益統一在一起的,也就是説國家的發展會遇到哪些安全上的威脅,國防力量就要去關注、減少乃至消除這些威脅。
海洋是經濟全球化的動脈和紐帶,國際貿易量的95%是由海上運輸來承擔的。同時,海洋本身是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空間。以資源為例,海洋裏的礦物資源、生物資源是陸地的1000倍左右。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所長楊毅説,對中國而言,經過2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的綜合國力大大提高,國內生産總值居世界第六位。其中,外向型經濟發展尤為迅速,中國已成為世界第四大貿易國。因此,無論是海上通道、對外貿易、海外市場,還是海洋産業,中國都必須有強有力的海上安全力量來保障。
僅以重要戰略物資石油為例,中國很快就將超過日本成為世界上第二大石油消費國,而且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的石油進口主要依靠海上運輸。目前,經過馬六甲海峽運送的石油數量約佔我國石油進口總量的70%以上,每天通過馬六甲海峽的船隻近60%是中國船隻。
楊毅説,必須承認,中國海軍的作戰能力還僅僅限于近海。中國對遠海海域的國家安全關注得不夠,這和我們外向型經濟的發展是不匹配的。
姜志軍説,海上通道容易受到戰爭和恐怖活動的威脅。現在的國際貿易量非常大,要全靠海軍護航也是不可能的。要保護國際航道上的本國利益,要求國家的海上安全力量有兩方面的能力。其一是萬一發生危機,能夠迅速在危機地區作出反應,包括軍事反應,從而顯示自己保衛本國利益的力量。其二是對等威懾的力量,就是你可以威脅我的國際航道安全,我也可以威脅你的各種安全,包括國際航道安全。姜志軍説,從中國海上國防發展的現實來看,應加強有限的對等威懾力量,遏制對手不敢威脅中國的海上利益。
海軍是增值型的國防力量
現代高科技戰爭的形態是非接觸、非對稱的,在1000公里乃至2000公里之外就能發起精確打擊,因此,戰場縱深比過去有了數量級的放大。現代國防觀念裏必須有“拒敵進入一定的海域”、“擴大海上方向的防禦縱深”、“保護國家不斷延伸的海外利益”等概念,同時作好相應的力量準備。
作為海上軍事力量的核心,海軍的特徵是可以利用海洋抵近別國,強國甚至可以在不進入別國的防禦範圍就攻擊對方的沿海和縱深。幾次遠距離精確打擊的高科技戰爭都是從海上發起的。姜志軍説,作為一個大國,中國不能容忍它能打你、你打不著它的屈辱。在這方面最好能做到你的兵器能打多遠,我的防禦範圍就能達到多遠。這就必須提高中國海軍的遠洋防禦能力。如果短期做不到,中國也必須有震懾對手的手段、辦法和能力,發展我們的遠距離打擊力量,提高我們的遠洋作戰能力,充分利用謀略思想,以增加對手的戰爭風險,提高我國的安全系數。
至於中國會發展哪些海防力量?姜志軍表示,這要看實際需要。他強調,我們在決策時必須看到,海軍的發展會給國民經濟帶來巨大的回報。海軍是增值型的國防力量,它能提高國家的國際地位、增強國家的影響力以及在國際上的發言權,這可以使其他國家在跟我們交往時增加安全感,有利於我們的海上航線、對外貿易和投資。
對於發展海上力量會加強“中國威脅論”的看法,姜志軍表示,中國的軍隊是熱愛和平的軍隊。但是目前,國際戰略力量嚴重失衡,軍事手段的效果被霸權主義放大,戰爭形態發生了新的變化,國家安全利益出現了新的需求。中國是在這種情況下才逐步開始重視發展海上力量的,目的是增大國家的安全系數,增加中國用政治、外交手段和平解決國際爭端的發言權。從霸權主義的邏輯來看,“打不敗的敵人才是真正的朋友”。因此,只有我們自己有力量,才能真正創造出和平的發展環境。姜志軍説,實事求是地講,中國的海上力量並不強大。如果我們發展什麼會引起某些國家大講什麼所謂“中國威脅論”,那恰恰證明我們發展對了,我們的和平得到了有力的保證。要是我們發展什麼,別人都不在乎,那恰恰證明我們的力量沒有增強。(程剛)
責編:唐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