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h3>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東北林區:非法耕地交易猖獗 土地亟待規範

央視國際 (2003年11月19日 10:12)

  半月談消息:在東北林區特別是大興安嶺南麓,目前儘管大面積毀林開荒已得到控制,但林區非法耕地交易十分猖獗,耕地在耕種過程中不斷向外擴展侵蝕林地的“拱地頭”現象十分普遍,森林不斷遭到蠶食,已成為當前威脅森林安全的嚴重問題。

  非法耕地交易氾濫成風

  東北林區農民相當部分源自內地盲目流動人員,他們本無耕地,進入林區後獲取耕地的途徑有二:一是較早來的開荒者向林業局每畝交2元開墾費,經獲准後就毀林開墾種地,並擁有了土地使用權,但需向林業局按期交租金,並向地方政府交稅及各種費用,租金、稅費加起來每畝50元上下。另一條途徑就是買地,特別是來林區較晚者多需要買地耕種。天保工程實施後,大規模毀林開荒被制止,但耕地交易依舊盛行,耕地主要向有錢的大戶集中。

  記者在大紫陽山一帶看到,公路兩側的樹林裏遍佈大大小小的農場,一些農場配備了數臺大型聯合收割機,這些農場規模大的有1000多坰地(注:每坰約15畝)。歸屬齊齊哈爾鐵路分局的華鐵農場負責人説,華鐵農場的350坰地,是1992年鐵路分局房産段為了給職工搞福利,集資60萬元從幾個私人手裏買來的,土地證是大興安嶺嶺南開發區辦的,每畝地向當地財政局交12.84元的稅,還要向大興安嶺集團公司所屬的林田公司交12.9元的管理費。他説,到1995年,華鐵農場掙的錢已經把職工的集資還上,目前農場已賣掉。

  天保工程實施以前,毀林開荒在大興安嶺地區是受到鼓勵的。當地政策規定,凡毀林耕種者免交5年土地使用費。於是,一些有錢的人利用這個政策不停地毀林耕種,5年免費期一到,便將地轉手賣掉,再交開墾費辦開墾證,繼續毀林耕種。

  緊鄰華鐵林場有一個體農場,農場主姓李。他的堂弟説:“這地是花42.6萬元從別人手裏買來的,那人種了5年後轉手賣給了我哥。買來時是100坰,現在有200多坰地。多出來的地是‘拱地頭’拱出來的,地裏全是樹根和石頭,每年都得往外撿。”

  由於耕地在非法交易中不斷升值,農民在耕種過程中擴大耕地面積一方面是為增加産量,更主要的是將來能多賣錢,所以就出現了普遍的“拱地頭”現象。一年外擴幾犁,不知不覺中耕地就增加了,而周圍的林子卻在不知不覺中被蠶食了。

  老李家的地多,自己種不過來,他又以每年一坰地1000元的價格轉租給了三四戶從黑龍江來的農民。

  內蒙古大楊樹林業局副局長肖加春告訴記者,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外來人口便大量涌入該地區,散居於林區腹地,到80年代初期已多達6萬餘人。這些人社會背景複雜,法制觀念淡薄,肆意砍伐林木、毀林開墾。據2002年的調查,僅大楊樹林業局林權證範圍內散居的人就有21萬,共有各類農場、村屯1436個。

  不少人最初進入林區的目的是躲避計劃生育政策,目前林區計劃生育呈失控局面,人口猛增。在鄂倫春自治旗烏魯布鐵鎮附近一個叫高家點的外來人口定居點,記者看到這些外來人口生活十分貧困,一年勞作掙不了幾個錢,但幾乎每戶人家都有四五個孩子。村民尚玉清説:村裏最多的一戶人家有12個孩子,這些孩子長大後都得分地,耕地肯定越來越值錢,地越值錢,林子毀得就越快。

  非法耕地交易蘊藏腐敗問題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毀林開墾和耕地交易蘊藏著嚴重腐敗問題。

  毀林開墾必須得到林業部門的許可證,能獲得許可證並獲得大面積開墾的人往往是有權有勢的人物。國家林業局駐內蒙古自治區森林資源監督專員金永洪介紹説,大楊樹林業公安局上世紀末破獲的13起重大毀林案件中,有不少涉及鄂倫春自治旗的領導。由於地方保護的阻力太大,最後都不了了之。

  上世紀90年代中期,一些地方和企業打著國家農業綜合開發的幌子開荒侵佔林地,大興安嶺南部土地肥沃的林地幾乎被開墾殆盡。當地有的幹部利用手中職權和各種關係,非法開墾林地歸己所有。如烏魯布鐵鎮一些幹部打著獵民旗號非法開墾林地1.3萬畝,但74戶獵民中,至今有一半沒有耕地。古裏鄉以獵民的名義毀林開荒4.1萬畝,按獵民67戶222人算,人均應約有185畝,但至今仍有37戶獵民沒有耕地。

  由於這一地區耕地非法交易現象十分普遍,有的耕地幾經轉賣,已分不清最早的開墾者為誰,有的地方或林業部門的領導就像洗黑錢一樣洗地。

  鄂倫春自治旗農牧業執法監察大隊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同志説,大楊樹附近有萬畝以上耕地的人不在少數,他們的地連綿幾個山頭。

  非法耕地交易蘊藏的腐敗問題在東北林區具有普遍性。林區不少人反映,有的幹部或賣地或出租地收錢,肥得很。在林區有田不耕種、耕者無其田的現象很普遍,不少企事業單位的領導和個體農場主不事耕種,坐收地租。

  林區土地亟待加強規範管理

  如何有效制止耕地非法交易,加強土地規範管理呢?內蒙古大興安嶺林管局黨委副書記孟根説:“最乾脆的辦法是把土地使用權統一收歸國有,重新分配。”還有一些幹部和群眾建議,應從以下幾方面加強林區土地規範管理:

  首先,應由上級派出由林業、土地、紀檢等部門人員參加的調查組,摸清底數,調查開荒的源頭,了解東北林區共開了多少地和耕地佔有情況,對一些違法開墾林地的人進行嚴肅處理。其次,禁止耕地買賣,只允許耕地出租。其三,區分不同情況把土地使用權收歸國有。其四,對耕地加強管理,嚴格進行定期丈量,杜絕“拱地頭”現象,避免更多的林地被開墾。

  鄂倫春自治旗有關領導建議説,即使收回耕地後也應由林業資源管理部門管理,而不應由承擔木材生産任務的林業局來管林子。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鄂倫春自治旗土地權屬單位太多太濫,僅大楊樹地區就有林業局、大楊樹農場管理局、黑龍江大興安嶺農工商聯合公司等許多部門。大興安嶺地區也有不少農墾企業,多個單位並存難以有效制止毀林開荒,因此不少幹部群眾建議,應有一個統一的資源管理部門,不能使這裡成為一個“三不管”地區。

  建設生態林區應多頭並舉

  黑龍江森工集團天保辦主任劉長勝説,黑龍江森工集團的資源平衡點為每年170萬 ̄180萬立方米,而經濟平衡點為700萬 ̄800萬立方米,這一缺口很大,光靠國家補貼來停伐是一個巨大的財政負擔。

  東北其他三個重點國有森工企業也存在類似情形。採訪中林區的不少幹部職工建議,在解決好富餘人員遷出林區的同時,還應採取以下措施,早日把東北林區建成生態公益林。

  ——國家應重視林區轉産項目的建設。2000年天保工程實施以來,只解決了東北林區的“輸血”機制,並沒有解決林區的“造血”機制,這不利於從根本上解決森工企業面臨的資源危機和經濟危機。應加快扶持森工産業體系建設,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林區應把産業結構調整落在實處,加快發展旅遊業、特色養殖和綠色食品開發,吸納大批林業職工再就業。

  ——徹底解決政企不分、體制不活、企業辦社會等困擾森工企業多年的痼疾。目前東北許多林區還是地企合一,企業不像企業,政府不像政府,這種體制上的弊端使林區一直在改革中徘徊不前。興辦一些轉産項目仍在沿襲好多地方政府辦項目的老路,結果辦一個砸一個。如果體制問題不徹底解決,森工企業的各項改革發展進程都會受阻。

  ——國家應採取強制措施,在規範林區土地管理的同時按一定耕地比例退耕還林,同時出臺鼓勵造林政策。東北林區被墾作農田的林地種植效益並不高,大多是一年一季豆,而且人少地多。東北林區林木的自然更替能力極強,一旦停止人為活動,樹苗會自然長出。我國實施的退耕還林工程,在很多地方退而無效,因為那些地方的氣候環境根本不適宜樹木生長,而東北林區是真正退耕有效的地方。多年來東北林區也喊退耕,但因為利益關係卻無人肯退。國家在規範這些地方土地管理的同時,應出臺相關政策大力推行退耕還林。(記者 姜在忠 殷耀 丁銘)

責編:范小利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