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時報:三中全會出現四種全新思想觀點
央視國際 (2003年11月12日 09:53)
新華網北京11月11日電 最新出版的中央黨校權威報章《學習時報》載文指出,十六屆三中全會公報中出現了四個完全不同以往的新思想、新觀點,包括第一次提出把股份製作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第一次提出建立現代産權制度,第一次提出允許非公有資本進入法律法規未禁入的基礎設施、公用事業及其他行業和領域,第一次提出非公有制企業在投融資、稅收、土地使用和對外貿易等方面,與其他企業享受同等待遇。文章認為這一系列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大舉措,將使生産力得到進一步解放和發展。
文章説,十六屆三中全會所要解決的課題在歷史上佔有重要位置,它所通過的決議決定著我們下一步經濟體制改革的方向和成敗。1993年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引領中國經濟體制改革進入一個新的階段。10年來,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取得了重大進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已初步建立,但這一體制還不完善,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一方面,計劃經濟體制的核心部分尚未徹底觸動,計劃經濟時期遺留下來的深層體制問題還未得到根本性的解決,嚴重阻礙著工業化、市場化和城市化進程。另一方面,一些新建立的重大制度仍是框架性的,尚不穩固,還有不少漏洞,需要繼續完善。總之,改革的任務並未完成,生産力發展仍面臨諸多體制性障礙。十六屆三中全會發出突破體制性障礙的號令,實現經濟體制改革新的突破和不斷完善,消除束縛生産力發展的體制性障礙,從根本上解決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深層次問題,為中國在新世紀經濟社會新一輪的發展提供強大動力。這將又是中國改革進程中的一個轉捩點和一個新起點。從初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到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是一個新的歷史跨越。全黨同志一定要充分認識自己的歷史責任,自覺肩負起自己的崇高使命。一切妨礙發展的思想觀念都要堅決衝破,一切束縛發展的做法和規定都要堅決改變,一切影響發展的體制弊端都要堅決革除。
三中全會公報還提出,在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過程中,要讓人民更多地享受到改革開放和經濟增長的成果。在改革過程中,就利益格局來講,歷經10年改革,改革初期各方面普遍受益的局面已轉變為大部分受益、小部分受損的複雜局面。10年來的改革實踐告訴我們:既要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又要使大多數人受益,這必須成為完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必須堅持的一項原則。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的許多重大舉措有這樣一些突出特點:第一,把擴大就業放在經濟社會發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強調要努力改善創業和就業環境。第二,加大了收入分配調節力度,強調要重視解決部分社會成員收入差距過分擴大問題。第三,加大建設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社會保障體系的步伐,強調完善四大保障制度。第四更加強調區域協調發展、整體推進,實行東中西互動,特別是提出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這一項項重大舉措表明新的領導集體把“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貫徹到制定黨和國家的重大路線、方針、政策中去,突出了“為民、親民、愛民、務實”的執政觀。
文章指出,公報提出了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理念——“五個統籌”、“五個堅持”,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體制保證。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貫徹“五個統籌”、做到“五個堅持”,即要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要求,更大程度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要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堅持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堅持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堅持統籌兼顧,堅持以人為本。按照“五個統籌”的要求提出改革目標,體現了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體現了改革發展穩定三者的緊密結合、相互統一的戰略思想,反映了我們黨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的認識不斷深化。“五個堅持”體現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體現了以往改革的成功經驗,對確保改革順利進行,具有重大意義。遵循這些基本要求和原則,十六屆三中全會對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各個方面作出了全面規劃和工作部署,必將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體制保證。(廣東省委宣傳部理論處)
責編:白秀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