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江西:一年毀田2萬多畝 燒磚毀田何時休?

央視國際 (2003年10月27日 10:51)

  新華社南昌10月27日電 江西是我國農業大省之一,全省人均耕地僅剩0.81畝,已接近聯合國規定的人均0.8畝的警戒線。即便如此,全省因燒制實心粘土磚一年仍要毀田2萬多畝。

  今年6月30日,是國家指定的全國170個大中城市禁止使用實心粘土磚的最後期限,江西省會城市南昌名列其中。但時至今日,南昌的“禁實令”仍是一紙空文,省內其他市、縣實心粘土磚的生産、使用勢頭有增無減,新墻材推廣步履維艱。

  一塊實心粘土磚 萬畝優質高産田

  蓋房子用的實心粘土磚人們並不陌生,但生産、經營這種傳統墻材能夠獲取高額利潤卻鮮為人知。江西省墻材革新辦公室抽樣調查顯示,以市場平均售價每塊0.11元計,生産企業的平均利潤率在40%以上,8月以來南昌市周邊地區實心粘土磚售價已上漲到每塊0.16元以上。

  以新幹縣一家年生産能力3000萬塊的制磚企業為例,正常年景這家企業年産銷實心粘土磚為2400萬塊,按市場均價每塊0.11元計,全年銷售收入在264萬元。企業的各項成本為:礦産資源稅、産品增值稅、小額稅等三項稅收以包稅制徵收計2.3萬元;付環保排污費、土管費、工商管理費、鄉村管理費等累計9萬元,煤、電等支出96.2萬元;機械損耗、維修、人員工資及其它費用約50萬元,以上合計總成本為157.5萬元,純利潤為106.5萬元,銷售利潤率為40.3%。值得注意的是,如按國家統一適用稅率計徵,這家制磚企業應交稅額為49萬元,但因為地方政府對制磚企業採取了低額包稅做法,僅此一項,國家一年流失的稅收就達46.7萬元。

  對於實心粘土磚企業,國家和社會付出的不只是鉅額稅款,還有更為高昂的代價——大量不可再生的優質高産農田。

  越是肥沃的土地,其粘結性越好,就越是粘土磚生産企業競相追逐的取土點。南昌近郊羅家集鎮是千里贛撫平原中的一片沃野,這裡的粘土層深達三四米,平均畝産糧食上千公斤。然而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全鎮轄區內陸續辦起了40多家年産2000萬塊以上的實心粘土磚企業。放眼望去,空中百米高的煙囪林立,股股黑煙瀰漫,地上數米深的巨坑密布,片片糧田狼藉。板溪村民熊建華説,全村500多畝水田裏就辦起了4個實心粘土磚廠,他家7口人有7畝責任田,因為制磚被村裏徵去3畝多,村裏一畝田一年付的徵地費僅40多元,剩下的責任田只能勉強維持全家口糧。

  據江西省墻革辦不完全統計,目前全省有實心粘土磚企業9000多家,一家制磚企業一年平均要吞噬糧田25畝以上,全省因此一年被毀優質高産農田2.4萬多畝。

  政府禁令成空文 “秦磚漢瓦”今猶在

  鋻於實心粘土磚嚴重毀田,1992年以來,國務院及有關部門先後下發了加快墻材革新、切實保護耕地的一系列文件,明確提出,各直轄市、沿海地區大中城市和人均耕地不足0.8畝的大中城市的新建設住宅,逐步限時禁止使用實心粘土磚,截止期限為2003年6月30日。

  然而,時至今日,南昌“禁實”並未真正落實。據南昌市墻革辦不完全統計,全市目前仍有900多家實心粘土磚企業在日夜加班加點生産,一年10多億塊磚源源不斷運往市內的大小建築工地。記者在8層以下磚混結構的青雲譜住宅建設小區和層高在20層以上的恒茂國際華城建設工地見到,工程所使用的墻材均為桔紅色的實心粘土磚。

  國家禁令在這裡為何成為一紙空文?省墻革辦主任吳錫馮認為原因有多種,有鄉村財力來源緊張問題;有人員安置、農民收入問題;有數千年來人們形成的建築用材習慣問題等,但最根本的還是政府部門沒有將這件事提上日程,配套措施不到位。

  國家的“禁實令”是在2001年6月下達的,而南昌市人大有關“新型墻體材料開發應用管理條例”到2002年6月才通過,市政府的“禁實通告”一直到今年6月30日“禁實”截止日才在《南昌日報》刊登,相關的實施辦法和細則至今還在市政府相關部門傳閱、修改。記者打電話到南昌市有關單位了解“禁實”情況,土地管理部門稱對“禁實”具體要求知之甚少,近兩年市縣兩級土地管理部門仍在給已有的和新辦的實心粘土磚企業發放《採礦許可證》;規劃設計部門則稱只知南昌有“禁實”一説,但至今並未有相應的設計規範出臺,因而一直沿用實心粘土磚設計要求。

  國家基金遭減免 新型墻材推廣難

  國家在下達“禁實令”的同時,還設立了“新型墻體材料專項基金”,即對繼續使用實心粘土磚的建設單位每平方米徵收6元,用以鼓勵各地加快發展、推廣新型墻材。這對缺資金、少項目但又渴望工業化的江西省來説,本是個大力推進新型墻材工業的好機會,但令人遺憾的是,這一基金在江西各地屢遭減免,全省新型墻體材料研發、生産投入明顯不足,推廣應用舉步維艱。

  “新型墻體材料專項基金”1992年由國務院批准設立,2002年經國務院重新清理後繼續保留。財政部明文規定:新型墻體材料專項基金屬政府性基金,任何地方、部門和單位不得擅自改變徵收對象、擴大徵收範圍、提高徵收標準或進行減、免、緩徵。但江西省自1994年以來實徵專項基金9555萬元,不到應徵額的20%,不及江蘇省一個縣的實徵額。九江、鷹潭等市以推動其它工作為由,公開以政府文件形式對新墻材基金予以免、減;上饒等市把減、免新墻材基金作為當地招商引資的“優惠條件”之一,對開發區內企業全部實行所謂的“零規費”,對一些有來頭的開發區以外企業也常常以政府抄告單形式,或領導辦公室一個電話,實行網開一面。如上饒市“中國江南商貿城”工程,報建面積達157萬平方米,違規減免新墻材基金1000多萬元。

  南昌作為全國首批“禁實”的省會城市,理應加大新墻材基金的徵收力度,但近年來這個市徵收率僅為30%左右。今年1至9月,南昌市報建面積為700多萬平方米,實收基金僅150余萬平方米,實收率為21%。地方政府如此違規減免致使國家專項基金大量流失,也直接影響當地新型墻材的發展與推廣。投資2600多萬元的南昌新興墻材有限公司,是這個市利用新墻材基金扶持發展的第一家大型現代化企業。R9000型混凝土空心砌塊流水線全套從德國引進,其産品各類混凝土空心砌塊,所用原料主要為廢棄的爐渣、粉煤灰和少量的水泥、沙子,其性能與傳統實心粘土磚相比,隔音、隔熱效果更好,而重量只是實心粘土磚的三分之一。企業年産量為1.16億標塊,相當於10個中型實心粘土磚廠。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大型現代化企業,由於“禁實”不力,新墻材基金徵收不到位,其産品一直找不到生存空間,最終導致1997年引進的全套設備拖到2000年7月才安裝,並一直處於試生産階段,設備出力只有15%左右,企業長期陷入虧損。總經理王杏林感嘆:“這樣的技術和産品在國外已使用了上百年,但在南昌至今難有人問津。”

  目前南昌市已發展各類新型墻材企業30多家,如按雙班滿負荷生産量計,新墻材的供應能力可與市區實際需求基本持平。關鍵是“禁實”必須到位,新墻材基金徵收必須規範。(記者吳華國)

責編:劉雅虹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