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教育界人士稱全會提出教育體制改革重大創新

央視國際 (2003年10月23日 09:49)

  瞭望週刊消息:最新一期《瞭望》週刊發表文章稱,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要構建現代國民教育體系和終身教育體系,許多人士認為這是教育體制改革的重大創新。

  全國高校現代遠程教育協作組秘書長嚴繼昌説,中國勞動人口技能和創新能力的提高,取決於教育培訓體制的完善,這是構建一個完善的終身教育體系的重要內容。

  國家終身教育體系的建立要在政府主導下充分發揮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所謂“政府主導”就是要出臺鼓勵辦學的政策和規範辦學的法規。教育部在機構改革中應考慮成立“終身教育司”,以規範和指導各類繼續教育活動。全國人大應考慮對繼續教育立法,以利於從時間上和經濟上保證從業人員培訓活動的持續進行。同時,要用法律打破繼續教育的壟斷現象,鼓勵社會各培訓機構參與培訓工作。

  教育培訓應以質量取勝,這需要營造一個鼓勵嚴肅辦學、反對以降低培養標準招攬生源的氛圍。當前成人學歷教育出現的混亂局面,與不公平競爭有相當大的因果關係,不公平競爭只能造成培養質量下滑。教育行政部門在成人教育管理方面,既要考慮尊重每個公民接受高等教育的權利,特別是自費生的學習權利,又要考慮建立有序的公平競爭環境,絕不能放任以贏利為目的不顧教育質量的辦學行為。

  建立完善的國民教育體系,滿足全體國民受教育的需求,是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足夠和高質量人才的重要保障。首都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育係副主任康麗穎説,加入世貿組織對中國教育的深刻影響集中體現在:資源的全球流動和重組,對教育機構的跨國設立、教育的競爭與合作提供了可能;資源配置的速度與標準,促進了全球網絡教育的興起以及國際學分、學位的互認;資源流動與配置的核心趨向,是人才培養與競爭的通用性和國際性。因而在保證國家主權的前提下,建立適合國情的開放的國民教育體系是教育系統的首要任務。

  康麗穎認為,國民教育體系要具有國際競爭力。洛桑管理髮展學院(IMD)2002年公佈的年度國際競爭力報告表明,現階段制約中國競爭力提升的一大“軟肋”,在於公共教育支出仍非常不足,國民素質總體不高,教育體系適應性不強,人才缺乏。因此努力提高國家競爭力,必須增強國民教育體系中的薄弱環節,即建立分層次的以勞動力市場為平臺的人力資源評估與監管體系;建立旨在促進區域均衡化的教育質量監控與信息服務體系;建立轉移流動人口子女的教育保障體系;建立在崗和轉崗人員多形式教育服務的社區就業能力培訓體系。

  要建立富有彈性的學習制度。長期以來中國教育以滿足多數人同一的教育要求而獲得規模和效益,其供應框架基於一個假設,即大工業的標準化社會賦予了人們趨同的發展需要。這種硬性的學習制度壓抑著人們的多樣化需要,也束縛了教育機構多樣化的發展。彈性學習制度的特徵是有彈性的課程系統、彈性的學生組合及學生工作系統、彈性的學習及管理系統、彈性的教學評價系統、彈性的學籍管理系統、支撐彈性教與學的技術系統、環境系統。形成這一制度安排是完善的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標誌。(周大平)

責編:劉雅虹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