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國際觀察:神五飛行成功改變世界航天格局

央視國際 (2003年10月16日 08:59)

  新華網北京10月16日電 值此“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搭載著第一名中國航天員圓滿完成太空飛行之際,世界的目光都在關注著中國。對此,有關人士紛紛評論説,“神舟”五號飛船的飛行成功,不僅使中國成為全球第三個載人航天國家,而且更象徵著世界航天的新格局正在形成。   

  “我們歡迎他們研究和探索太空的意志與願望”——世界第一位女宇航員瓦連京娜捷列什科娃説

  10月15日,“神舟”成為全球熱點詞語。自中國“神舟”五號載人飛船點火升空那一刻起,全球的目光都在注視著這個新生的航天器,它的平安返回使世界對航天事業的未來發展充滿了期待。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俄羅斯國家杜馬主席謝列茲尼奧夫、美國宇航局局長奧基夫、歐洲航天局局長多爾丹等人都用熱情洋溢的言語對“神舟”五號飛船順利往返太空表示祝賀和讚嘆。

  載人航天是航天技術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結果,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和現代科技發展水平的集中體現。專家們指出,中國通過自己的努力使之成為世界第三個擁有獨立和完整技術能力的載人航天國家,很大程度上反映出近年來中國經濟和科技實力的發展。美國知名航天政策專家、“全球安全”思想庫負責人約翰派克説,中國作為第一個完成載人航天的亞洲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不僅顯示了其國家實力,進一步鞏固了在世界上的地位,而且還證明其現代化戰略的正確性。

  世界輿論還認為,與冷戰時期美國和原蘇聯劍拔弩張、軍事色彩濃重的太空競爭相比,中國航天員進入太空,更多地體現了和平、合作與科學探索的精神。美宇航局局長奧基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認為,中國載人航天計劃是“和平的”,美國期待能與中國合作;歐洲航天局局長多爾丹對中歐航天合作表示樂觀並認為,中國載人航天的成功將開創國際太空合作的新時代;俄羅斯專家還建議在國際空間站項目中邀請中國參與。人們不難理解,為什麼眾多國家都對“神舟”進入太空表示歡迎。   

  “太空,至少是地球軌道,將不再是個別人獨佔的領域”——美國航天史專家霍華德麥柯迪教授預言

  “神舟”五號的飛行成功,不僅改變了全球只有美國和俄羅斯才能把人類送上太空的格局,還預示著未來將有更多的國家進入宇宙空間。

  聯合國和平利用外層空間委員會最新統計,目前全球已有50個國家制定了自己的航天計劃,雖然其中多數國家僅僅把力量集中在某一特定領域,但一些經濟和科技實力較強的國家,也制定了外層空間探測和載人航天的遠期規劃。就在今年,日本和巴西都試驗了自己的運載火箭,韓國建設了獨立的航天發射基地,印度、尼日利亞等也借助其他國家的火箭把自己的衛星送入軌道;為加入航天大國之列,日本、印度等國都在為研製新型載人航天器作技術準備,甚至計劃探測月球和火星。而曾經寫過多部航天史專著的麥柯迪日前評論説:“中國是在這個隊伍的最前列。”

  自從1957年原蘇聯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以來,在半個世紀不到的人類航天史上,宇航員加加林1961年首次進入太空,美國“阿波羅”飛船1969年成功登月,成為里程碑式的壯舉。航天事業不僅激發了人們的自豪感與自信心,豐富了人類對宇宙的認識,更促進了天文學、高能物理、材料學、自動控制、信息、製造工藝學等科技門類發展,形成了大批高科技工業群體,産生了顯著的社會和經濟效益。無疑,會有更多的國家走上航天之路。   

  “對世界大多數人而言,太空被認為是終極前沿”——《洛杉磯時報》評論

  進入21世紀以來,已經實現載人航天的俄羅斯、美國都在有所取捨中銳意進取,其他有志航天者,也在飛天之路的起始階段秣馬厲兵。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俄羅斯正在改進已使用多年的“聯盟”飛船,並尋找更好的發射地點,在載人航天領域力求更新技術、降低成本;美國在“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今年2月墜毀之後,對航天計劃進行反思與調查,除了改進維修航天飛機,還準備研發下一代航天器;剛剛順利完成太空之旅的中國“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壯大了世界載人航天器家族,增強了人類載人航天的能力;建設中的國際空間站是目前惟一可供宇航員長期居住和工作的大型航天器,雖然美國宇航局在種種壓力下已將建造居住艙的計劃束之高閣,但歐洲國家和日本仍在為空間站建設實驗艙、配套設備以及運輸飛船,空間站最終有可能在波折中被建成可供7人進駐的“天宮”。

  將來,人類還可能在太空中走得更遠:1994年歐洲航天局提出了建立月球基地的計劃,日本計劃在2015年後建立月球觀測站,印度也打算在2006年前後發射月球探測器,中國則在2010年或稍後的一個時期內開展以月球探測為主的深空探測的預先研究。此外,歐洲的“火星快車”探測器、美國的“勇氣”號和“機遇”號火星車都在趕赴火星的路上,這種探測也是為人類登上火星做準備,部分專家設想,在2015年前後發射1艘載有6名宇航員的飛船和1艘貨運飛船,開始火星之旅。

  可以預見,“神舟”五號順利結束太空之旅後,各航天國家將會更多地在合作與競爭交織之中不斷完善、打造航天器,在曲折之中共築空間站,在艱難之中向月球和火星進軍。航天事業,將幫助人類探索未知的太空,拓展知識的邊界,攀登新的高峰。(記者欒海 陳勇 曲國斌)

責編:劉雅虹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