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十六大新聞中心第三場記者招待會背景資料

央視國際 (2002年11月12日 16:29)

  西藏正處於發展最好的時期之一

  西藏自治區在今天十六大新聞中心舉行的第三場記者招待會上提供的材料説,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西藏是和平解放以來持續時間最長、發展最好的時期之一。

  材料説,西藏國內生産總值從1990年的27.7億元增加到2001年的138.73億元,年均增長10.4%。糧食總産量從1990年的61萬噸增加到2001年的98.25萬噸。到上世紀末,完成了基本解決農牧民群眾溫飽、糧油基本自給的歷史任務。貧困人口由1990年的48萬人下降到4.28萬人左右。1994年以來,西藏已經完成基本投資建設300多億元,是過去43年投資總和的2.6倍。2001年共接待遊客68.6萬人,比1990年增長28.6倍。

  材料説,今天的西藏,政通人和,百業俱興,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局勢穩定,民族團結,邊防鞏固,人民安居樂業。按照跨越式發展目標,到新中國成立100週年,西藏一定能夠與全國一道進入現代化。

  青藏鐵路建設進展順利

  舉世矚目的青藏鐵路建設進展迅速。據有關方面提供的資料,到10月24日,累計完成投資64億元,達到國家批復概算的24.5%。工程質量普遍較好,分項工程合格率100%,優良率90%以上。

  青藏鐵路建設意義重大。西藏目前是我國唯一不通鐵路的省級行政區,交通基礎設施落後是制約經濟發展的重要原因。修建青藏鐵路,將從根本上改變這種狀況,對促進青海、西藏兩省區經濟和社會發展,增進東西部地區文化的交流,造福沿線各族人民,維護社會穩定和鞏固國防,都具有重要意義。

  據悉,青藏鐵路格爾木至拉薩段新建線路全長1112公里,總投資262億元。這條鐵路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鐵路,也是世界上最長的高原鐵路。

  西部大開發2001年的一組基本數據

  國務院西部開發辦在今天十六大新聞中心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提供材料,介紹了西部大開發的一組基本數據:

  我國西部地區包括重慶、四川、貴州、雲南、西藏、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內蒙古、廣西等1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面積685萬平方公里,佔全國的71.4%;2001年人口3.64億人,佔28.6%;國內生産總值18245億元,佔17.1%。西部地區戰略位置重要,資源豐富,市場潛力大,但由於自然、歷史、社會等原因,經濟發展相對落後,人均國內生産總值僅相當於東部地區平均水平的40%,迫切需要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步伐。

  西部大開發三年是新疆歷史上經濟社會發展最好的時期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在今天下午十六大新聞中心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提供的材料上説,實施西部大開發以來的三年,是新疆歷史上經濟和社會發展最好的時期。。

  材料説,3年來,新疆大開發進展順利,2000年和2001年國內生産總值分別增加8.2%、8.1%;2002年1-9月完成國內生産總值144億元,同比增長8%,對外貿易同比增長29.9%,經濟發展勢頭良好。

  材料説,三年新疆累計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2119億元,其中國家投入746億多元。産業結構調整加快,梅花為主的特色經濟作物種植面積佔48.6%,比1998年提高4個百分點,林果業面積三年來每年以92萬畝的速度增長,工業結構得到優化,石油石化發展迅速。居民收入水平顯著提高,200年和2001年全疆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為1618元和1710元,分別增長9.8%和5.7%,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17元和6590元,分別增長7.2%和13.3%。

  實施西部大開發的意義、方針和目標

  國務院西部開發辦提供的材料介紹了實施西部大開發的意義、方針和目標。

  材料説,實施西部大開發,是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瞻遠矚,總攬全局,審時度勢,為進一步推進我國現代化建設而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1999年3月,江澤民總書記提出,要研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加快中西部地區的發展。6月,江澤民總書記號召,要把加快開發西部地區作為黨和國家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2000年1月,黨中央對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提出了明確要求,國務院成立了西部地區開發領導小組,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拉開了序幕。三年來,國務院頒布了《關於實施西部大開發若干政策措施》、《關於進一步做好退耕還林還草試點工作的若干意見》、《關於進一步完善退耕還林政策措施的若干意見》。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西部地區人才開發十年規劃》。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國務院西部開發辦《關於西部大開發若干政策措施實施意見》。國家計委、國務院西部開發辦印發了《“十五”西部開發總體規劃》。今年3月至5月,江澤民總書記在西安和重慶兩次主持召開西部大開發工作座談會,對實施西部大開發的情況進行總結,確定了下一步工作的方向。

  材料説,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是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偉大實踐,是確保現代化建設第三步戰略目標勝利實現的重大部署,是促進各民族共同發展和富裕的重要舉措,是保障邊疆鞏固和國家安全的必要措施。西部大開發,有利於培育全國統一市場,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有利於推動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促進地區經濟協調發展;有利於擴大國內需求,為國民經濟增長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持久的推動力量;有利於改善全國的生態狀況,為中華民族的生存和發展創造更好的環境;有利於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用好國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具有重大的經濟、社會和政治意義。

  材料説,西部大開發是一項宏大的系統工程和艱巨的歷史任務,既要有緊迫感,又要有長期奮鬥的思想準備。要堅持從實際出發,積極進取、量力而行,統籌規劃、科學論證,突出重點、分步實施。總的戰略目標是: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到21世紀中葉全國基本實現現代化時,從根本上改變西部地區相對落後的面貌,努力建成一個山川秀美、經濟繁榮、社會進步、民族團結、人民富裕的新西部。21世紀頭10年,要力爭使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科技教育、特色經濟、優勢産業有較大發展,改革開放出現新局面,人民生活進一步改善,為西部大開發奠定堅實的基礎。要以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為基礎,以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為根本,以調整産業結構為關鍵,以發展科技教育為保障,以改革開放為動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為出發點,扎紮實實地推進西部大開發。

  西部大開發三年來國內生産總值年均增長8.6%

  西部開發辦提供的材料説,3發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經過各地區、各部門特別是西部地區廣大幹部群眾的共同努力,西部大開發有了一個良好開端,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出生機勃勃的新氣象。西部大開發的實踐,譜寫了一曲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生動篇章。

  材料説,西部地區投資和經濟快速增長,居民消費和收入水平提高。2000—2001年,西部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年均增長14.9%,高於全國平均11.6%的增幅。國內生産總值年均增長8.6%,比1999年的7.2%加快。今年1—9月,西部地區國內生産總值同比增長9.6%,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增長25.8%,保持了加快發展的好勢頭。過去兩年,西部地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實際增長10.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5.3%,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2.6%。

  西部大開發三年來中央投資2600多億元

  西部開發辦提供的材料説,國家政策措施向西部地區傾斜,資金投入明顯增加。三年來,中央加大了對西部地區建設資金投入的力度,用於基礎設施的投資約2000億元,生態環境投資500多億元,社會事業投資100多億元,共2600多億元。長期建設國債資金三分之一以上用於西部開發,達1600億元。中央財政對西部地區轉移支付約3000億元。西部地區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增加6000多億元。

  西部大開發帶動一批重大項目開工

  西部開發辦提供的材料説,西部大開發三年來,一批重大項目相繼開工,基礎設施建設邁出實質性步伐。三年來,國家在西部地區新開工了36項重點工程,投資總規模6000多億元。青藏鐵路、西氣東輸、西電東送、水利樞紐、公路幹線等關係西部地區發展全局的重大項目已經全面開工。共建設和改造大型水庫30多座,新增公路通車里程約5萬公里,新建鐵路新線1641公里、復線1311公里、電氣化線路1370公里,新建和改擴建機場31個,西電東送工程在建裝機容量2200多萬千瓦。到今年9月底,57項西部開發基礎設施工程累計完成投資960億元,佔總投資的33%,其中19個項目已竣工投産。

  退耕還林兩年多完成4418萬畝

  西部開發辦提供的材料説,退耕還林工程全面啟動,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顯著加強。經過兩年多的試點,退耕還林工程在2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全面啟動。到今年9月底,累計完成退耕還林4418萬畝,荒山荒地造林4404萬畝,三年多來,僅這一項工程就直接增加中西部地區農民糧食、種苗和現金補助收入200多億元。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全面展開,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進入實施階段,天然草原恢復與建設工程進展順利,江河上遊和西部中心城市污染治理的力度加大。

  西部地區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明顯加強

  西部開發辦提供的材料説,西部地區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明顯加強,農民生産生活條件逐步改善。通縣瀝青公路工程,總里程26000公里,總投資310多億元,預計到年底可以建成240多個項目,完成投資90%以上。“送電到鄉”工程,今年解決699個無電鄉鎮的通電問題,將使西部鄉鎮通電率達到98%以上。“廣播電視到村”工程,今年建設8100多個新通電行政村的廣播電視設施,將使西部行政村通廣播電視的比例達到97%以上。還加強了西部農村人畜飲水、中小型水利設施、貧困縣公路、電網改造等工程建設。

  西部地區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明顯加強

  西部開發辦提供的材料説,西部地區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明顯加強,農民生産生活條件逐步改善。通縣瀝青公路工程,總里程26000公里,總投資310多億元,預計到年底可以建成240多個項目,完成投資90%以上。“送電到鄉”工程,今年解決699個無電鄉鎮的通電問題,將使西部鄉鎮通電率達到98%以上。“廣播電視到村”工程,今年建設8100多個新通電行政村的廣播電視設施,將使西部行政村通廣播電視的比例達到97%以上。還加強了西部農村人畜飲水、中小型水利設施、貧困縣公路、電網改造等工程建設。

  西部地區科教和社會事業發展加快

  西部開發辦提供的材料説,西部地區科技、教育和社會事業加快發展,人才開發力度加大。3年來,國家在西部地區共安排科技開發項目2100多個,高技術産業化示範項目約200個,企業技術創新項目400多個。安排了4000多所中小學危房改造,建立了100多座縣級職業教育中心,重點建設了25所高校的基礎設施和153所大學的計算機校園網,使西部地區普通高校招生規模翻了一番多。還支持西部地區建設了200多所貧困縣醫院,290個血站和血液中心,900多輛計劃生育流動服務車,6萬多個廣播電視接收裝置和一批基層文化設施。中央國家機關培訓西部地區幹部34000多人次。中央國家機關與西部地區之間交流幹部2300多人。西部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幹部到中央、國家機關和東部省市挂職鍛鍊1200多人。

  西部地區經濟結構調整不斷得到推進

  西部開發辦提供的材料説,西部地區經濟結構調整不斷推進,對外開放進一步擴大。西部地區水電、天然氣、石油、有色金屬、棉花、糖料、水果、肉類等特色産品初步形成優勢。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明顯加強,第三産業增加值比重由1999年的35.4%提高到2001年的38.3%。國有企業改革、改組、改造力度加大,個體、私營經濟快速發展。世界500強企業已有近百家到西部地區投資或設立辦事機構。東西部經濟合作和對口支援項目已落實9000多個,引進資金1000多億元。

  材料説,西藏、新疆等少數民族地區經濟建設步伐加快。國家增加了對少數民族地區的建設資金投入和財政轉移支付,全國5個少數民族自治區和30個少數民族自治州全部納入西部開發的範圍。國家西部開發投資對西藏作了重點安排,還直接安排援藏建設項目117個,組織有關省市對口支援西藏建設項目70個,總投資400多億元。國家在新疆佈局了一批重點項目,涉及西氣東輸、水利開發、流域治理、退耕還林、交通建設、商品棉基地建設、優勢資源開發等多個方面。

  未來西部大開發的重點任務

  西部開發辦提供的材料介紹了進一步推進西部大開發的重點任務。

  材料説,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關鍵時期,也是為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奠定堅實基礎的重要時期。我們要全面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落實中央關於西部大開發的戰略部署、政策措施和總體規劃,著力解決西部地區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把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放在首位,進一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科技進步、教育發展和改革開放步伐,堅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推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不斷開創西部大開發的新局面。

  (一)突出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要進一步加大實施退耕還林的力度,初步規劃退耕還林2.2億畝,荒山荒地造林2.6億畝,把水土流失比較嚴重的坡耕地儘快退下來。要把草原保護提到議事日程上來,儘快啟動退牧還草工程,初步設想掀起重點治理嚴重退化的草原10億畝。配套推進基本農田建設、農村能源建設、易地安置、禁牧舍飼、農牧業結構調整,促進生態改善、農民增收和經濟發展。繼續實施天然林資源保護、京津風沙源治理和防沙治沙等工程,加強對江河湖泊水污染的治理,加快建設祖國西部綠色生態屏障。

  (二)繼續加快基礎設施重點工程建設。基礎設施薄弱是制約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矛盾。要繼續加快水利、交通、能源、通信、市政等基礎設施建設,抓緊建設青藏鐵路、西氣東收、西電東送、水利樞紐、公路幹線等具有全局意義的戰略性工程,確保到2010年使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西部地區特別是西北地區大部分處在乾旱、半乾旱地帶,水的矛盾十分突出。要把水資源的保護、節約和開發、綜合利用放在基礎設施建設的首位。加強節水工程和大型水利設施的建設,對全流域水資源實行統籌管理和優化配置。

  (三)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改善農民生産生活條件。全面完成“油路到縣、通電到鄉、廣播電視到村”工程。開工建設西部地區縣際公路。解決農村居民新産生的飲水困難問題和高氟水、苦鹹水地區居民的飲水質量問題。加快西部地區農戶沼氣池建設,發展小水電、風能、太陽能等多種供電方式。對居住在西部生態地位重要、生態環境脆弱、已喪失基本生存條件地區的貧困人口,實行易地安置開發。健全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推進西部地區農村衛生、文化建設。

  (四)大力發展科技、教育,加強人才開發。要加強退耕還林、退牧還草等重點工程的科技支撐,加快推廣旱作農業、節水農業、優勢資源開發等先進適用技術,加強西部地區科技能力建設和高新技術産業基地建設。增加對農村義務教育的財政轉移支付和建設資金投入,實行依法治教,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加快西部地區普及九年義務教育進程。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提高勞動者素質。落實《西部地區人才開發十年規劃》,加強西部地區各類人才隊伍建設,加大人才培訓和幹部交流工作力度,推進人才開發的國際合作。

  (五)積極發展特色經濟,推進重點區域開發。西部開發的起點要高,要積極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信息軟體等高新技術産業,加快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産業。圍繞棉花、糖料、煙葉、水果、肉類、奶類、花卉、中藥材等特色農産品,推進農業産業化經營,促進西部地區特色農業發展和農副産品深加工。依託水能、天然氣、石油、煤炭、有色金屬、鉀鹽、磷礦、稀土等優勢資源,努力發展有地方特色並在國內外市場上有競爭力、有效益的産品和産業,逐步提高西部地區自我發展能力。進一步加強旅遊基礎設施建設,保護與開發旅遊資源,培育一批精品旅遊景區和旅遊線路。發展社區服務等第三産業、個體私營經濟和勞動密集型産業,擴大城鄉勞動就業和再就業。依託亞歐大陸橋、長江黃金水道、西南出海通道等交通幹線,發揮中心城市的輻射和帶動作用,培育西隴海蘭新線經濟帶、長江上遊經濟帶、南(寧)貴(陽)昆(明)經濟區,有重點地推進西部大開發。

  (六)改善投資環境,加強法制建設,加快改革開放步伐。要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徹底實行政企分開,改善和加強宏觀調控、社會管理、公共服務,努力提高辦事效率和依法行政水平。整頓市場經濟秩序,打破地方和行業壟斷,建立公平競爭和誠實守信的社會環境,切實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加強對西部大開發重點法律問題的研究,推進《退耕還林條例》的實施,研究制定西部開發投資、環保等專項法規,著手研究促進西部開發的基本法律。要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推進制度創新,從根本上消除束縛生産力發展的體制障礙。加快國有企業改革、改組、改造,積極發展個體、私營經濟。發展商品市場,培育資金、土地、勞動力、技術、信息等要素市場,建立健全現代市場體系重點推進西部地區基礎産業和服務貿易領域對外開放。加強西部地區與周邊國家的經貿合作,加快西部地區對沿海地區開放,推動東西部經濟合作和對口支援。認真貫徹落實國家支持西部大開發的各項政策措施,積極探索採取多種方式建立西部開發長期穩定的專項資金。

   陜西西部大開發開局良好

  陜西省提供的材料説,西部大開發在陜西有了一個良好的開局。這3年,陜西經濟增長連續高於全國平均水平,2001年國內生産總值比上年增長9.1%,達到1841.24億元,群眾從西部大開發中得到了實惠,看到了希望,堅定了擺脫貧窮、走向富裕的信心。

  材料説,以公路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從1998年至2001年我省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2760多億元,相當於“八五”的2.5倍。以退耕還林還草為重點的生態環境建設不斷取得新進展。3年來,全省退耕還林還草476.1萬畝,宜林荒山造林210.7萬畝,按政策兌現資金18.35億元,居全國各省區市之首。具有資源優勢和競爭能力的高新技術、果業、畜牧業、旅遊、國防科技和能源化工等發展勢頭強勁。

   重慶市西部大開發取得初步成效

  重慶市提供的材料説,重慶市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取得的初步成效。近幾年全市累計爭取國債資金近200億元,帶動投資達1200多億元,重點用於以交通和通訊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4條高速公路及環城高速公路相繼竣工,全市公路通車里程達3萬公里。初步形成公路、鐵路、航空、水運和管道運輸“五管齊下”的立體綜合交通網絡體系。

  材料説,在經濟結構調整方面,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初見成效,工業結構調整力度加大,高新技術産品産值佔工業總産值的比重提高到15%,以股份制為主的混合所有制工業佔全部工業的比重達到60%;第三産業發展加快,其在GDP所佔比重提高到42.9%,超過第二産業;非公有制經濟佔GDP的比重達到38.8%,今年底將達到42.3%。在科技教育方面,加快實施“科教興渝”戰略,全市“鋪九”人口覆蓋率達到87.8%,城鄉勞動者科技文化素質有較大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和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作用不斷增強。在擴大開放方面,世界500強企業中已有30多家來渝投資,境外有5家金融機構、3家保險機構來渝設立分支機構。

  材料説,重慶推進西部大開發3年來取得的較大成績和變化,充分證明中央關於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重大決策是非常英明、完全正確的。

   630多億元資金投向西部生態環境建設

  正在實施的西部大開發戰略,把環境保護擺到了重要位置。來自權威部門的數據,1998年以來國家共安排636億元國債資金,用於西部生態環境建設。

  據了解,這些資金主要用於天然林保護,退耕退牧、還林還草,環京津風沙源和水源治理,滇池和三峽庫區水污染防治,西部城市環境保護基礎設施等項目。這些項目已經逐步發揮了作用。

  我國政府在實施西部大開發中,認真貫徹“預防為主、保護優先”的方針,在加大西部地區經濟結構調整力度的同時,防止落後的生産設備向西部地區轉移,以減輕經濟發展對資源環境的壓力。根據西部地區生態環境特點,劃定了一批具有全國意義的生態功能區,加強了自然生態的保護力度,如禁採發菜、限挖甘草,保護野生固沙植物等。

   京津風沙源治理遏制“沙塵暴”

  近年頻繁出現的“沙塵暴”給京津及周邊地區人民帶來很多煩惱。正在實施的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將有效遏制沙化土地的擴展趨勢,減少沙少襲擊。

  據悉,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是改善和優化北京、天津及周邊地區生態環境、遏制風沙寬容的骨幹工程,是夯實“綠色奧運”的重大舉措。工程建設範圍涉及京、津、冀、晉、蒙5省區市的75個縣旗,建設期為10年。工程規劃營造林總面積約1.1億畝,恢復和治理草地面積近1.6億畝,保護草場8500多萬畝。

  這項工程于2000年6月開始試點,今年全面實施。工程進展順利,已取得初步成效,工程區林草植被得到迅速恢復和增加,生態環境初步改善。

   西氣東輸工程實行全面開放

  西部大開發的重頭戲——西氣東輸工程實行全面對外開放,積極與外方投資商合作,目前工程已經全線開工。

  據了解,今年7月,中方和外方投資商簽署了《西氣東輸工程合營框架協議》,外方是殼牌投資集團。其中殼牌集團&&,包括埃克森美孚、俄羅斯有關企業。中方包括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中方佔55%的股份,外方佔45%,中方控股,合資期限45年。

  據介紹,“西氣”指的是塔裏木和澀北天然氣,“東輸”就是要將西部的天然氣輸送上海等東部經濟較發達地區。西氣東輸管道將穿越太行山、太岳山、呂梁山和黃土高原,三次過黃河、一次過長江、一次過淮河,還要穿越江南水網。全線地形複雜,施工難度非常大。目前,全線已開工標段長度為1828公里,工程進展正常。

   西電東送:改變中國電力版圖

  在舉世矚目的西部大開發中,“西電東送”工程十分引人注目。2000年11月8日,以貴州烏江流域水電站建設為主要標誌的第一批“西電東送”項目正式開工,拉開了西部大開發的序幕。目前,工程建設高潮迭起,中國電力版圖正被改寫。

  西電東送:東西雙贏,利於全局

  西部,一片廣袤的土地。西部的崇山峻嶺之間孕育著豐富的能源資源,其中水能資源蘊藏量最為豐富。據有關資料,西部可開發水能資源約2.743億千瓦,佔全國的72%。目前開發程度還不到8%,低於全國平均水電開發程度(19%),更低於世界水能資源的平均開發程度(22%)。西部已探明煤炭資源保有量為3882億噸,約佔全國的39%,但用於就地發電的比例較低,大量煤炭需要通過火車、汽車等輸出。

  與西部相比,經濟快速發展的東部卻急需各種資源和能源的輸入與補充。以廣東省為例,其經濟總量約相當於桂、雲、黔三省區的總和,而能源總量在四省區中只佔3.5%。能源匱乏,工廠企業不時遭遇拉閘限電,經濟增長速度受到嚴重制約。在能源要求得不到滿足時,東部地區不得已辦起了各種大大小小的火電廠。以燃煤、燃油火電為主的電源結構已經給廣東的生態環境帶來了嚴重的危害。據專家測算,廣東每年因二氧化碳和酸雨造成的經濟損失近40億元,其中人群健康經濟損失近7億元,農業林業經濟損失達20億元。

  我國的能源分佈和能源消費地區間的不平衡,決定了實施“西電東送”的必然性。有效開發西部豐富的能源資源,不僅能滿足西部經濟發展對能源的需求,而且能強有力地拉動西部地區建築、建材、製造業以及第三産業的發展。對東部地區來説,“西電東送”能夠滿足東部經濟發展對電力的需求,用西部清潔能源取代東部效率低、污染嚴重的小電站。這樣做,可以顯著提高電力資源在全國範圍內的配置效率,促進東西部地區可持續發展,是解決東部缺電和西部貧困的有效的途徑,經濟發達地區和西部貧困地區將會因此取得“雙贏”。

  三大通道:打通中國能源大動脈

  我國電力發展的基本格局是:“西電東送、南北互供、全國聯網”。與南北縱向的互補型聯網相比,“西電東送”屬於橫向的送電型聯網。“十五”計劃明確提出:“建設西電東送的北、中、南三條大通道,推進全國聯網。目前,這三大通道建設正加緊進行。

  北通道:北京人將更多地用上西北的電。“西電東送”北部通道的建設主要集中在華北和西北兩大地區。北通道的主要任務就是要將“三西”(即內蒙古西部、山西、陜西)煤電基地和黃河上遊的公伯峽、拉西瓦等水電站的電力送往京津唐負荷中心。按規劃,“十五”期末,內蒙古和山西可新增“西電東送”容量500萬千瓦。這樣,通過北通道,每年可向京津唐送333億千瓦時電量,相當於運送了1665萬噸原煤。如果山西王曲電廠向山東送電工程順利完成,那麼,華北與山東電網將實現互聯。隨著規模的擴大,陜北火電基地也將以交流輸電的方式向京津唐和河北南網送電。

  中通道:可望成為世界規模最大的輸電通道。中通道將沿長江展開。長江為深谷型河道,徑流豐富,水頭集中,可開發22座水電站。隨著這些梯級水電站的開發建設,將有數千萬千瓦的強大電力,通過強大且密集的輸電通道,源源不斷、浩浩蕩蕩地送往華中、華東和福建以及廣東。這條通道將與長江並駕齊驅,成為“第二條長江”。三峽水電站總裝機容量1820萬千瓦,計劃2003年首批機組發電,2009年全部建成。緊隨三峽工程之後的另一大型水電工程是溪落渡、向家壩兩個梯級電站。隨著長江中上游水電及四川水電的開發,“西電東送”的規模還將進一步擴大。專家預言,全部工程建成後,中通道將可能成為世界上輸電規模最大、直流線路最密集的輸電通道。

  南通道:西南電流將源源不斷輸向廣東。南部通道以開發雲南、貴州、廣西的水電為主,以開發貴州等地火電為補充,向廣東等東部用電負荷中心送電。這條大通道的建設,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事實上,通過南通道進行“西電東送”已有初步實踐,那就是現有的南方互聯電網。但按照規劃,未來南通道的規模將更加宏大,氣勢更加磅薄。

  在不遠的將來,中國的電網圖上將出現橫貫東西的三條紅色長線,“西電東送”這項具有全局意義的戰略性工程一定會按期完成。

  全國聯網:壯觀的跨世紀工程

  “西電東送”將有力促進全國電力聯網。在電力專家眼裏,全國電網互聯不僅可以提高電網的可靠性,更能夠給電力行業、給全社會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實現全國電網互聯,可以獲得電力跨流域補償調節,實行水火互濟補償運行,有利於電網錯峰和發展大機組,機組的互為備用,又能夠推遲電力裝機,實現緊急事故支援,調節餘缺。

  我國地域遼闊,東西橫跨幾個時區,南北季節和溫度差別大,不同地區的經濟結構和用電結構差別也比較大。各電網最大負荷出現的季節與時間也不相同,全國聯網將取得很大錯峰效益。

  實現全國電網,聯網系統還可以共享旋轉備用容量和事故備用容量。聯網各方中任一方發生事故,都可以從聯網系統中獲得緊急事故支援,有效地提高各個電網的可靠性,並可以推遲新增發電裝機容量。這就是為業界人士所稱道的電網互聯的普遍性效益。

  我國全國電網互聯的基本格局可以概述為:以三峽工程為契機,以三峽電力系統為核心,向東南西北四個方向輻射,形成以北、中、南送電通道為主體,南北電網間多點互聯、縱向通道聯絡較為緊密的“西電東送”、南北互供的全國互聯電網格局。

  以三峽電站為基點,向東建設三峽龍泉至江蘇政平和三峽右岸至上海兩條輸電線路,加上目前已有的葛洲壩至上海輸電工程,向華東電網送電;向西建設三峽至長壽輸電線路,把川渝電網與華中電網聯接起來;向南建設三峽至廣東輸電線路,使華中電網與南方電網聯接起來;向北建設河南新鄉至河北邯鄲輸電線路,把華中電網與華北電網聯接起來。這樣,以三峽為中心,初步形成全國聯網格局。

責編:千尋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