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心連民心)特寫:“全靠三個代表”
央視國際 (2002年11月11日 19:55)
新華社貴陽11月11日電:白墻壁,紅門窗,青石院,新磚房。金色的琉璃瓦,在陽光下熠熠生輝。水泥鋪成的進村公路、串寨小路,在山間中蜿蜒向前。深秋的息烽農村,呈現出繁忙秋收後的祥和安逸。
在十六大召開的喜慶日子裏,記者來到貴州省息烽縣青山苗族鄉,農民們一提到“三個代表”就喜上眉梢。正是因為貴陽市委、市政府將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落在實處,大力實施“改茅工程”,他們才住進了寬敞明亮的新磚房。
2000年下半年,貴陽市委調研發現,全市還有8%的苗族和漢族農戶仍住在不透光、不通風的茅草房中。市委、市政府決定從2001年起,用3年左右時間,基本改造完全市茅草房。財政拿出專款每戶補助4000元,同時發動農戶投工投勞及社會捐助,發動全社會力量幫助“改茅”。
正忙著搬運建房材料的冗壩村村民謝發勇笑吟吟地説,江澤民同志在十六大報告中提出,農民不僅要脫貧致富,更要奔小康,説到了大家的心坎上。我家今年建好新樓房,明年也要奔小康。
這個昔日農民住茅草房、吃包谷飯的貧困村寨,短短幾年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家家住進磚瓦房,戶戶連上水泥路,電視、電話、自來水入村,摩托車一踩就進城。
同行的息烽縣民政局劉局長告訴記者,對“改茅工程”,農民歡迎得不得了,幹部的耳朵都快被農民的申請“吵破”了。青山鄉兩年消滅茅草房,今年又將一部分危房戶納入這個項目中。兩年來,全鄉226戶農戶陸續建起了新房。
搬進新房不久苗族村民王德華撥拉開了小算盤。他説,房子蓋起來了,以後還要添些新傢具和電器,今後有條件再加蓋個二層。家裏有7畝多地,種上玉米、洋芋、烤煙,再養上幾頭豬和雞、鴨,農閒時出門打打工,每年6000元現金收入不成問題。除了這些,他心裏最惦記的是,讓孩子讀好書,走出村寨去闖新天地。
農民扒掉茅棚遷新居,紛紛書寫門聯表達對“三個代表”進村入戶的感激之情。青山鄉冗壩村孤寡老人冗太富在原來居住的破舊茅棚上,特意貼了一副告別對聯:“留得古城韆鞦在,搬進新居萬事興”。在緊挨茅棚的新房上,貼的門聯將他感激“三個代表”之情表達得淋漓盡致:“風餐露宿過青春,美滿幸福度晚年”,橫批“全靠三個代表”。
責編:陸玨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