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h3>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社會生産力的又一次大解放--從十六大報告看中國經濟走向

央視國際 (2002年11月11日 10:45)

  新華社北京11月11日電 在波瀾壯闊的現代化建設史上,每一次社會生産力的大解放和大發展,都深深銘刻在人民群眾的心裏:

  1978年,改革開放大潮涌動,中國社會生産力藉此獲得空前解放和發展,困擾我們幾千年的溫飽問題迎刃而解,民族復興展現出燦爛的前景;

  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以後,黨的十四大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這一石破天驚的創舉,使中國社會生産力獲得又一次空前解放,出現了嶄新局面。

  2002年11月8日,黨的十六大勝利召開。江澤民同志代表十五屆中央委員會所作的報告,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許多方面實現了新的重大突破。

  代表們指出,這次大會必將促進中國社會生産力的大解放、大發展,必將迎來中國經濟發展的新高潮!

  “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財富”,一個曾經被曲解和歧視的詞彙,如今濃墨重彩地出現在中國共産黨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中。

  十六大報告指出:“放手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和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於人民。”

  鏗鏘有力的聲音,如同響鼓敲在心上。

  “貧窮不是社會主義,小富之後還要大富。”這是安徽碭山縣葛集鎮白臘園村劉瑞蓮代表對發展社會生産力的樸素理解。她表示,十六大後,將帶領父老鄉親們更放心大膽地勤勞致富。

  儘快富起來,放心地富起來,大膽地富起來,這是人民群眾的最大心願,這是十六大報告傳遞出的響亮聲音。

  “在社會變革中出現的民營科技企業的創業人員和技術人員、受聘于外資企業的管理技術人員、個體戶、私營企業主、仲介組織的從業人員、自由職業人員等社會階層,都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報告中這段充滿感情的話語,讓人心中涌動一股暖流。”青海省政協主席桑結加代表説。

  桑結加説,人是創造財富的主要源泉。這些原來被稱為“體制外”的人員,今天明確了工作的性質。我們黨的群眾基礎增強了,創造社會財富的力量壯大了。

  “這是又一次思想解放。”來自大寨的郭鳳蓮代表對記者説,“不管來自哪一方,只要創造財富,為建設出力,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這説得多好啊!現在就是要提倡老百姓誠實勞動,合法經營,積極致富,因為他們為社會作出了貢獻。”

  談起發展非公有制經濟,來自福建的蘇增添代表説:“十六大報告中鮮明地提出了兩個‘毫不動搖’:一是必須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二是必須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同時提出一個‘統一’:堅持公有制為主體,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統一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這就為民營經濟在新階段的發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間和條件,必將促進社會生産力的大發展。”

  山西晉中市委書記劉俊謙代表認為,非公有制經濟從“割資本主義尾巴”時的“被割對象”,今天已經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生力軍”了。在晉中市,國內生産總值的70%、財政收入的50%以上都來自民營經濟。十六大報告將推動非公有制經濟更加快速發展。

  要讓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就必須進一步深化分配製度改革。十六大報告指出:“確立勞動、資本、技術和管理等生産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原則,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

  “承認生産要素在創造財富中是有貢獻的,允許生産要素按貢獻程度參與分配,同時明確提出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這是十六大報告在分配製度問題上的重要突破。”來自青海的郎國清代表説。他認為,資本、技術、管理,是中國現階段生産力發展的稀缺要素,是生産力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十六大報告進一步承認了這些要素在分配中的地位,將會使這些要素充分活躍起來,從而促進社會財富的快速積累。

  充滿時代精神的論述在代表心頭激蕩。他們堅信,只要採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打破阻礙創造社會財富的障礙,把各種積極因素調動起來,使各种經濟主體活躍起來,讓各種生産要素的活力迸發出來,蘊藏在群眾中的巨大發展潛力,就會像地火一樣噴涌而出。

  “中國經濟進入新的變革期”

  “十六大報告的字裏行間,洋溢著改革創新的氣息。”這是代表在討論報告時多次提到的。

  報告強調:“發展必須堅持和深化改革。一切妨礙發展的思想觀念都要堅決衝破,束縛發展的做法和規定都要堅決改變,影響發展的體制弊端都要堅決革除。”

  “毫無疑問,改革是發展的動力。”中國科協副主席旭日幹代表説。改革開放的推進,徹底改變了中國的面貌。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初步建立,為我們進一步加快發展開闢了道路。但代表們也清醒地看到,現有的體制距離真正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特別是與世界貿易組織規則的要求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任務還相當艱巨。

  山西省企業工委書記閻愛英代表認為,世貿規則將對我國現行的經濟體制和運行機制構成挑戰和衝擊,同時也為我們加快改革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機遇,應該説改革又到了一個關鍵時刻。

  代表們在討論中指出,要解放和發展生産力,就必須不斷開拓創新,不斷深化改革,從根本上清除一切束縛生産力發展的障礙。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是十六大報告的一個突出特點。

  改革,多麼親切的字眼。安徽省財政廳廳長朱玉明代表親身參與了農村稅費改革。“這項改革在安徽試點3年來,惠及幾千萬農民。初步測算,全省農民每人每年減輕負擔約200元,減負幅度超過30%。改革的推進,從根本意義上促進了農村社會的穩定和農村生産力的解放與發展。”他説。

  國有企業改革是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邯鋼,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的一面旗幟。剛從邯鋼黨委書記崗位上退下來的王國興代表,對報告中論述國有企業改革的部分讀了好幾遍。他説:“眼下,邯鋼同許多國企一樣走到了改革的關鍵時期。怎樣保持優勢,雄風不減?就是要按照十六大提出的改革方向,順應經濟全球化潮流,加快改革步伐,調整發展思路,儘快把企業做大做強。”

  來自浙江、吉林、甘肅等省的代表在討論中認為,要儘快採取措施打破行業壟斷和地區封鎖,鼓勵競爭。要拆掉行業和地方的“籬笆墻”,廢除阻礙統一市場形成的各種規定,促進商品和生産要素在全國市場自由流動。

  代表們認為,改革行政管理體制,轉變政府職能,是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內容。現在政府管理還沒有完全擺脫計劃經濟的框框,管了許多不該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而一些該管的卻沒有管或沒有管好。十六大報告提出要完善政府的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職能,減少和規範行政審批,説到了點子上,要加快落實。

  “中國經濟增長進入嶄新平臺”

  新世紀,新階段,中國站在新的起跑線上。

  代表們認為,當前中國經濟已經踏上了兩大嶄新平臺:一是自身經濟增長的新平臺。今年年底,我國人均國內生産總值將跨上1000美元的臺階,這是一個重要的戰略起點。二是經濟增長外部環境的新平臺。加入世貿組織,使中國經濟昂首走向世界。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王夢奎代表説:“我國正處在經濟迅速擴張時期。新的技術革命賦予工業化新的內容,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有可能實現跨越式發展。産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城鄉基礎設施建設的開展,科技的進步,都會造成新的經濟增長點。人民生活剛從溫飽進入小康,城鄉居民收入的增加,消費結構升級和消費水平的提高,也會造成新的經濟增長點。經濟全球化和對外開放政策的實行,為我們提供了廣闊的國際發展空間。中國經濟具有巨大的增長潛力。”

  江澤民同志指出,發展要有新思路。代表在討論中認為,“新思路”在報告中得到了充分體現:

  —─提出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突出“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

  ——跳出就“三農”論“三農”的框框,從國民經濟全局的高度,從城鄉經濟社會統籌發展的角度,提出解決“三農”問題的新思路。

  ——提出西部大開發的時間表,“爭取十年內取得突破性進展”。

  ——提出千方百計擴大就業,把就業放在“民生之本”的突出地位。

  ……

  在新的平臺上發展,需要世界眼光,順應時代潮流。吉林大學黨委書記吳博達代表説,經濟全球化給我們帶來嚴峻的挑戰,同時也提供了巨大的機遇。要緊緊抓住難得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利用好世界經濟結構調整的良機,利用好全球資本流動的良機,通過我們自身的改革和結構調整,推動社會生産力的更大發展。

  代表們認為,實施“走出去”戰略是對外開放新階段的重大舉措,也是開放要有新局面的重點。目前,我國綜合國力明顯增強,一批産業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一些企業具備了抗擊國際風浪、與強手搏擊的能力。“走出去”,將大大拓展中國經濟發展新的空間。

  新目標,新思路,新前景。王夢奎説:“中國經濟已經具備持續增長的物質條件、體制基礎和政治保證。只要發展平穩,本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的目標就一定能達到。”

  圓我強國夢,心潮逐浪高。十六大報告充滿了時代意識與創新精神,鼓舞人心,激勵鬥志,催人奮進。展望未來,代表們堅信: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我們一定能夠再創新的奇跡! 新華社記者韓振軍 趙承 唐虹

責編:千尋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