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人造長江”功成身退 三峽通航進入轉型期

央視國際 (2002年10月31日 19:02)

  新華社三峽工地10月31日電:三峽導流明渠截流合龍在即,通行了5年的“人造長江”今日斷航,“黃金水道”長江三峽通航將發生重大轉折。中國長江三峽開發總公司和三峽通航管理局的有關負責人向記者分析了導流明渠截流後的三峽通航形勢。

  三峽工程採用“三期導流,明渠通航”的施工方案。大江截流以後,千百年來奔騰不息的萬里長江改由明渠導流和通航。這條由人工力量開挖出的長3.5公里、可供3000噸級船隊航行的“人造長江”,是人類歷史上的一次創舉。隨著三峽二期工程轉向三期建設,二期施工導流明渠封堵,江水通過已建好的三峽大壩22個導流底孔向下游渲泄。三峽通航從此將變成“船舶過船閘,江水經大壩”。

  11月6日截流合龍的消息宣佈以後,今天導流明渠龍口進佔的戰役已於今晨8時打響,目前上、下游龍口寬度分別是144米和96米,到5日早晨8時將束至20米。記者在現場看到已沒有大型船舶從這裡通過。長江三峽通航管理局副局長唐冠軍接受記者專訪時説:“導流明渠自1998年開通以來,第一大歷史功績是保持了千年江水的奔騰不息,第二大功績是保證了長江航道的連續通暢,如今可以説是即將功成身退。”據不完全統計,自1998年至今年9月份,明渠通過貨運量6000多萬噸,客運量1353萬人次。

  導流明渠截流以後,三峽大壩通航通道由原來的導流明渠和臨時船閘兩個變為臨時船閘一個。唐冠軍介紹説,臨時船閘只有240米長、24米寬,單閘次通過能力僅相當於葛洲壩二號船閘通過能力的61%。為克服通過能力不足給三峽通航帶來的難度,相關部門已經準備了完備的通航預案。在臨時船閘獨立運行期間,如果不能滿足運量要求,部分船隻可以在壩前碼頭翻壩轉運。通航管理部門還採取一系列措施,加強臨時船閘的現場運行管理,提高船舶過閘速度,保證臨時船閘處於最佳運行狀態,發揮最大效益。

  從明年4月10日開始,上遊全包隔流堤跨臨時船閘上航道段開始填築,臨時船閘壩段要搶澆混凝土,臨時船閘封閉停航。從那時直至2003年6月15日,長江三峽壩址斷航,全部客運和少量緊急物資可以在壩前上岸陸地轉運,其它貨物必須靠公路、鐵路分流,也可採取超前、滯後、儲備等多種措施予以解決。

  據三峽總公司副總經理曹廣晶介紹,2003年6月15日以後,雙線五級船閘開始試通航;2009年,世界罕見的大型垂直升船機也可望啟用,客班輪、旅遊船以及運送鮮活物船舶、工程船、公務船等均可升船過壩,只需四五十分鐘。屆時長江三峽通航將進入一個新的歷史時期。三峽庫區水位提升,長江航運不再是“中游水淺、上遊灘險”,三峽工程的航運效益逐漸得到發揮,600裏川江將呈現“高峽出平湖,百舸競風流”的繁榮景象。(皮曙初 楊興國)

責編:柳博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