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台灣觀察:民眾薪資減少 不景氣下的信心危機

央視國際 (2002年10月02日 00:14)

  新華網消息:一大早,台北街頭就擺出了販賣各種商品的大小地攤,紛紛號稱“驚爆超低價”;雖然99元和109元只差10元,卻成了人們做出購買決策的關鍵……島內民眾想法設法搶救荷包,業者施展全身解數搶救業績,從每況逾下的現實中滋生的危機感正在島內逐漸蔓延開來。

  島內媒體昨天公佈的一項調查顯示,有六成五的民眾開始産生貧窮危機感,薪資減少,消費慾望低落,是最直接的表現。

  據統計,上半年台灣工業及服務業受僱員工的月薪分別減少了1.2%和2.7%,63%的民眾感覺到薪資水平正在向下調整。減薪已不只影響到中高齡、低學歷民眾,剛從高校畢業的“新鮮人”以及高層白領的薪資也出現明顯下調。和10年前相比,一個大學畢業生的起薪降了1萬多元。即使是從事高科技工作的人員的起薪也在近3年內下降了一成左右。

  受薪資減少影響,島內超過兩成的民眾認為消費力衰退到了三四年前的水平,有近八成的民眾開始轉變他們的消費行為。老百姓們開始節衣縮食,搶購廉價品,增加儲蓄,壓縮奢侈品消費,減少聚會、看電影、長途旅行等非必要性的消費,並延遲消費,等待降價的機會。

  商家對民眾消費行為的變化最為敏感,島內近五成的業者承認面臨消費者消費緊縮的問題。為應對消費者荷包縮水的現實,零售業者展開曠日持久的價格戰,品牌效力被拋諸腦後。“家樂福”經營者表示,如今不僅洗衣粉之類品牌忠誠度低的商品以價格為主導,連家電等耐用消費品也需要以價格訴求取代品牌訴求來吸引消費者。

  日子一天不如一天,但已持續了相當時日的不景氣“嚴冬”仍未過去。調查顯示,超過半數的業者對經濟復蘇缺乏信心,而五成三的民眾因擔心失業而增加儲蓄,減少消費。受訪業者對當局以政治主導經濟、罔顧民生的行為模式提出激烈批評,“對當局沒信心”和“兩岸關係不明確”是看淡景氣復蘇的最重要原因。

  面對民間的節衣縮食和業者的“流血”賤賣,台灣當局卻一再搬出抽象的坐標圖來證明景氣穩定復蘇,難怪島內有輿論稱,當局的景氣溫度計根本無法測出民間的冷暖。

責編:閆冬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