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消息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臺當局動用各種手段,企圖在美國以外的東南亞地區尋求“外交突破”。一方面,陳水扁宣佈了“南向政策”,要求臺商到東南亞投資;另一方面,呂秀蓮又秘密抵達印度尼西亞,開展所謂的“度假外交”,併為陳水扁隨後的東南亞之旅進行試探。但是,隨著中國與東盟關係的日益密切,臺當局的小動作不可能對大局産生影響。
8月14日,台灣“副總統”呂秀蓮到印度尼西亞搞所謂的“度假外交”,引起人們高度關注。
呂秀蓮“印尼之行”自討沒趣
呂秀蓮這次“印尼之行”十分詭秘。為了達到目的,一向愛對外放話的她這次也出人意料地緊守口風,直到臨行前一天媒體才得知此事。但“總統府”和“外交部”仍對外“睜眼説瞎話”,信誓旦旦地保證“決無此事”,更有人稱如有此事,“頭可以剁下來”。
8月14日上午8時30分左右,呂秀蓮和陪同人員抵達機場,登機時車子直接開到停機坪,沒有經過貴賓門,在場所有官員排成人墻阻擋媒體拍攝,呂秀蓮從中間穿過登上華航的飛機。下午1時55分,飛機抵達雅加達機場。由於中國駐印尼大使已向印尼方面提出抗議,外交部發言人孔泉也在記者會上強調“中國反對與我建交國同台灣進行任何形式的官方往來”,所以呂秀蓮被拒絕入境,狼狽不堪地被封堵在雅加達機場達兩個多小時。在確定圖謀無法得逞後,呂秀蓮轉飛巴厘島,並企圖到澳大利亞“看病”,結果遭到拒絕。後來她又想到東南亞其他國家,但這些國家都明確把她列為“不受歡迎的人”;她又想去菲律賓的蘇比克灣,但菲政府表示拒絕。萬般無奈之下,呂秀蓮只好于16日下午灰溜溜地改乘包機偷偷潛回雅加達,但還是未能見到她“想見的人”。17日,呂秀蓮返回台灣,結束了這趟自討沒趣的出行。
呂秀蓮的這次“分裂之旅”並沒有達到預期目的。8月17日,印尼外交部長哈桑 維拉尤達在回答新華社記者提問時強調,呂秀蓮來雅加達完全是私人行為,並不是印尼政府安排的,包括總統梅加瓦蒂在內的任何印尼政府高級官員沒有與呂秀蓮進行過任何形式的接觸。維拉尤達還表示,如呂想會見印尼官方人士,她應該有自知之明。此外,早在8月14日晚間,印尼外交部就發表聲明説:“印度尼西亞政府沒有以任何形式安排呂秀蓮的訪問,當然更沒有以其自稱為‘中華民國’實體的所謂‘副總統’身份安排訪問”,強調“印度尼西亞仍一如既往地堅持一個中國的政策,長期以來都承認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但是呂秀蓮仍自鳴得意。17日返臺後,她厚著臉皮宣稱,這次出訪可以説是一場“高難度、高機密、高智慧、高幸運”的“外交戰”,“選擇印尼是秉承陳總統繼續推動的‘南向政策’,為國人尋找投資創業的新天堂,尋求印尼作為台灣‘海洋立國’的策略聯盟友邦”。儘管呂秀蓮極力為自己吹噓,但島內各界看得清清楚楚。國民黨大陸部主任張榮恭指出,目前陳水扁當局搞的是“硬闖外交”和“苦肉外交”,主要目的是突出台灣“被孤立”的形象,借此渲染“台獨”意識。
陳水扁也要去東南亞
18日上午,呂秀蓮又再次召開記者會,坦承這次“印尼之行”經過了精心策劃。那麼,為什麼陳水扁如此重視這次“外交活動”呢?據台灣媒體報道,呂秀蓮此行真正的目的就在於為陳水扁接下來的東南亞之旅進行前期試探工作。
早在2000年4月,陳水扁就曾找人向菲律賓方面打聽,希望能在就職前到菲律賓“遊一遊”,結果遭到菲律賓拒絕,菲律賓外交部還公開宣佈“不會盡地主之誼”接待陳水扁,因為這會傷害與中國的關係。但陳水扁一直沒有放棄這個念頭,他下令“國安會”和“外交部”繼續聯絡,但沒有國家願意接納。今年7月陳水扁又密謀借“過境”之名到東南亞某國活動,但均未得逞。到了8月,臺當局推動東南亞訪問的動作明顯增加,“總統府”和“國安會”緊鑼密鼓地策劃了兩個行程,一個就是已經進行的呂秀蓮印尼之行,妄圖實現在“無邦交國”的“外交”突破;另一個是陳水扁夫婦到東南亞“度假”,並順道訪問大洋洲的“邦交國”帕勞,預定最快8月底,不過相關單位的聯絡和安排都未成熟。
“南向政策”抵擋不住“大陸熱”
為了配合這次所謂的“破冰之旅”,臺當局還大打“經貿牌”。7月29日,陳水扁在“亞洲台灣商會聯合總會”上宣稱,“大陸市場不是台灣對外市場的惟一,也不是全部,更不是最後”,他要求臺商“要絕對重視對東南亞的投資”,提出重振“南向政策”。台灣“經濟部”也隨即為這項政策背書。8月15日,台灣“行政院”還召開停頓多時的“參與國際經貿事務策略小組”會議,就如何加強對東南亞經貿投資配套措施做出幾項決定,包括建立東南亞經貿投資總入口網站,以方便臺商評估赴東南亞投資的利益與風險;解決投資困難;協助紡織業者赴東南亞地區投資;加強雙邊信息産業交流合作;通過世界貿易組織架構協助廠商尋求商機;協助臺商建立東南亞行銷網絡;推動雙邊“部長級”經貿合作會議以及建立東南亞勞工引進台灣事宜的協商機制等。
實際上,臺當局的“南向政策”早就實施過兩次,一次在1994年前後,一次在1997年前後,兩次均以失敗收場。在該政策的驅動下,臺商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了在東南亞的投資,但大陸市場顯然更有吸引力。正如台塑集團董事長王永慶所説,大陸和台灣同文同種,市場、人才和技術條件都比較有利。也正因為如此,台灣官方支持的“南向政策”還是無法阻擋工商界“西進”大陸的熱潮。
除了經貿外,臺當局還經常使用其他牌,最明顯的就是外籍勞工牌。目前在台灣的東南亞勞工約有35萬,主要來自印尼、菲律賓、馬來西亞、泰國、越南等。龐大的勞工是各國外匯來源之一,同時也成為臺當局的“人質”。單是陳水扁上臺後,就已兩次動用“外勞牌”謀求政治利益。2000年,臺當局宣佈全面停止引進菲勞。今年7月,台灣又斷然宣佈停止引進印尼勞工等等。
陳水扁為什麼盯上東南亞地區
從以上的敘述中我們可以看出,目前臺當局正企圖在美國以外的東南亞地區尋求“外交突破”,併為此動用了各種手段。那麼,臺當局為什麼會選擇東南亞作為突破口呢?
從根本上説,陳水扁這麼做還是出於其“台獨”目的。眼見臺商赴大陸發展的熱潮有增無減,“台獨”分子擔心台灣經濟在亞洲被“邊緣化”。為了分散市場,減少經濟上對“台獨”可能産生的阻力,陳水扁鼓吹“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裏”;試圖與東盟在經濟上形成密切聯絡,增加這些國家對“台獨”的同情。
但畢竟時代不同了。冷戰結束後,東盟進一步走向自主,與大陸的關係也日益密切,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計劃正穩步推進,雙方政治關係相當友好。因此,陳水扁的如意算盤最終只會落得一場空。(李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