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日報消息 “在廣州,每十個從業人員中,就有三人以上選擇靈活多樣的就業方式。目前,廣州市約有140多萬人員從事非全日制工等10多種靈活就業形式,約佔全市400多萬城鎮從業人員總量的35%以上,接近世界發達國家水平,成為全國發展最快和最充分的地區。”這是近日廣州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邢詒波接受記者採訪時透露的。
一半下崗失業者自營就業
每個到廣州的人都會驚嘆廣州的商鋪林立,事實上這些大小商鋪已成為廣州人自營就業的一個重要流向。張姨1997年成了下崗女工,今年她用親戚朋友湊的6000元錢在狀元坊開了一家繩線工藝品店,3平方米的檔口從此取代了工廠的工資福利。她很開心,“這兩年中國結好賣,每個月算下來有七八千元的收入,交完社會保險都足夠用了。”
據調查,在廣州約有50%以上的下崗失業者自營就業,目前,廣州個體戶已達到約15萬戶,從業人員30萬人以上。市政府還對失業和下崗人員提供創業、稅收等多項政府資助,鼓勵靈活就業。自營就業是10多種靈活就業的方式之一,此外還有全日制工、臨時就業等等。目前,廣州已有70%以上的下崗失業人員進入靈活就業領域,其中以自營就業、派遣就業和臨時就業三種方式最具規模。
廣州市約有30家派遣公司在專門從事批量輸送從業人員。就業人員到各區勞動力市場設立的仲介勞務派遣公司登記,與派遣公司簽訂勞動合同,確立勞動關係,然後以“租賃”方式,被輸送到相應的企事業單位。這種勞務派遣就業一般為批量派遣,簽訂一年期合同,如企業需要,最長續約期可達8年以上。
廣州是“星期六工程師”和“炒更”的“發源地”,而幾百萬的外來民工則直接或間接地推動了廣州人就業觀念的新變化。今年已50歲的工程師王昌原來是個技校老師,隨著所在企業的破産,“鐵飯碗”丟了。老王聯絡了幾個事業單位、三資企業,均因對方沒有編制而告吹。“一技傍身卻施不得其技”令老王心亂如麻。一咬牙,他調整了自己的擇業標準。從報上看到一傢俬營企業招收化工倉庫保管員,月薪800多元時,他當即前往應聘併入圍。他十分珍惜這份來之不易的工作,憑著自己多年積累的工作經驗,他把倉庫管理得井井有條,被工友們稱為“高級倉管員”。不久,他便被老闆升為物資管理部門的主管,月薪也隨之提升到1000元以上,闖出了一番新天地。
人要主動適應社會,這已經成為廣州從業人員最為普遍的信念,“不管什麼工,自立最光榮”的觀念更是深入人心。
靈活多樣就業形式快速發展的背後是勞動用工制度的市場化和廣州市政府構築的扶持平臺。從1979年起,廣州市在勞動用工制度市場化的道路上就一直走在全國的前列:率先拉開自主擇業勞動用工制度改革的序幕,全面推行全員勞動合同制,開創了用工單位和勞動者雙向擇業的先河;率先建立起獨立於企業之外,包括養老、失業、工傷、生育、醫療的五大社會保險體系,解除了勞動力合理流動的後顧之憂;投入一億元,建起公益性勞動力市場17個,並實現了勞動力市場信息網絡從市級延伸到區、街、居委,還實施了“一條龍”、“一站式”的就業服務,從而全面實現了勞動者就業不找政府找市場的根本變革,促進了勞動力的合理流動。
廣州市還積極調整所有制結構,三資、私營企業和個體經濟組織為靈活多樣就業形式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據統計,至2001年底,廣州三資企業有8305家,個體、私營企業47699家,安置就業人數分別是36.13萬和56.28萬人。知識經濟的崛起,如律師、經紀、廣告設計等,加快了就業方式多樣化的步伐,進而為各種勞動者提供了大量就業機會。
什麼是靈活就業
靈活就業是指在勞動時間、收入報酬、工作場地、保險福利、勞動關係等方面不同於建立在a工業化和現代工廠制度基礎上的主流就業方式的各種就業形式的總稱。在市場經濟發達的國家,僅非全日制工、臨時就業等就佔就業總量的30%。
10種靈活就業形式
非全日制就業(俗稱鐘點工) 臨時就業
自營就業(個體工商戶) 季節就業
承包就業(發包就業) 兼職就業
家庭就業(家庭來料加工工作) 自由就業
獨立服務就業 派遣就業
靈活就業促社會穩定
在經濟體制變革中,“鐵飯碗”被徹底打破後,就業這一話題曾令不少廣州人感到迷茫。經歷了市場經濟大潮痛苦的沖刷後,人們逐漸意識到路就在腳下:沒有鐵飯碗,就捧泥飯碗;沒有固定工,可當臨時工;不當打工仔,自己當老闆……
走在全國改革開放前沿的廣州,為廣州人創造了廣闊靈活的多種就業空間。近十年來,廣州微型企業、小商品生産、各類社會服務應運而生。這些個體工商戶創造了大量靈活的就業崗位,成為廣州正規就業、全日制、固定工制等就業形式的重要補充。至2001年底,廣州城鎮個體工商戶、私營企業從業人員56.28萬人。各種形式的靈活就業,不僅有助於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也對廣州國企改革、經濟發展、産業結構調整、社會穩定等各方面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