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是一種發作性神志異常的慢性腦部疾患,俗稱羊羔風,以大腦神經元過度陣發性放電所致的中樞神經系統功能失常為標記。西醫學以其病因將它分為原發性癲癇和繼發性癲癇。
癲癇的臨床特徵為發作性精神恍惚,甚則突然仆倒,昏不知人,口吐涎沫,兩目上視,四肢抽搐,或口中如作豬羊叫聲,甦醒時一如常人。其特點有重復性、間歇性、短暫性、刻板性、自限性、易變性和長期性。
癲癇發病主要是由遺傳易患性和腦損傷兩大因素決定的。前者是癲癇發病的基礎和內因,後者是癲癇發病的條件和外因:(一)顱腦外傷;(二)腦腫瘤;(三)顱腦手術;(四)顱內感染;(五)腦血管病;(六)産前與産後時損傷;(七)代謝障礙;(八)中毒;(九)缺氧;(十)其他腦病變。
癲病的病因很多,通常將其歸為特發性(原發性)和症狀性(繼發性)兩類。
(1)特發牲
特發性癲癇指無腦部器質性或代謝性疾病表現、致病原因尚不明確的一類癲病,又稱真性或原發性癲癇。隨著醫學科學的不斷發展進步,引起癲癇的原因不斷被發現,原發性癲癇的比例日漸縮小,故有學者將此類癲癇又稱為隱原性癲癇。
特發性癲癇的發作形式多為全身發作,如全身性強直——陣攣發作、失神發作和肌陣攣性發作。
(2)症狀性(繼發性)
由多種腦部器質性病損或代謝障礙所致。
①先天性畸形:如染色體畸形、先天性腦積水、小頭畸形,胼胝體發育不全、腦皮質發育不全等。
②産前期和圍生期疾病:産傷是嬰兒期症狀性癲癇的常見病因。挫傷、水腫、出血和梗塞也能導致局部腦硬化,若干年後形成病灶。腦性癱瘓患者也常併發癲癇。
③高熱驚厥後遺:嚴重和持久的高熱驚厥可以導致包括神經元缺失和膠質增生的腦損害,主要在顳葉內側面,尢其在海馬體。
④顱腦損傷:顱腦損傷後遺癲癇者,伴有凹陷性骨折、硬腦膜撕裂以及局部神經系統體徵,長期損傷後記憶障礙。損傷後數周內産生早期癇性發作的病例為最多見。
⑤感染:見於各種細菌性腦膜炎、腦膿腫、肉芽腫、病毒性腦炎,以及寄生蟲病,如豬囊蟲、血吸蟲、弓形蟲等。
細菌性感染常見的有結核性腦膜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布魯桿菌性腦炎、蛛網膜炎、硬腦膜外膿腫等。急性期可作為其臨床表現的症狀之一,晚朝亦可遺有癲癇發作及腦部電圖癇性放電,癲癇發作形式可為全身性或部分性發作。
病毒性感染常見的急性感染有流行性乙型腦炎、單純皰疹病毒性腦炎、帶狀皰疹病毒性腦炎等。急性感染者除在急性期發作外,在康復期亦可遺有腦軟化、萎縮性病灶及反復的癲癇發作。慢性型者在病情的進展過程中可伴有部分性或全身性癲癇發作。
此外,因病毒感染所致的“散發性腦炎”也常有癲癇發作, 或以癲癇為其主要臨床表現。
寄生蟲感染:常見的腦寄生蟲病有腦囊蟲病、腦包蟲病、腦血吸蟲病、腦肺吸蟲病、腦弓形體病、腦旋毛蟲病及腦型瘧疾。其中北方最常引起的癲癇發作者為腦囊蟲病,係豬絳蟲幼蟲囊尾蚴寄生於腦內所致。常表現為全身性強直一陣攣性發作和部分性發作。在南方常引起癲癇發作的為腦血吸蟲病。
⑥中毒:鉛、汞、一氧化碳、乙醇、番木鱉、異煙肼中毒,以及全身性疾病如妊娠高血壓綜合徵、尿毒症等,均能引致癲癇。
⑦顱內腫瘤
⑧腦血管疾病:除腦血管畸形和蛛網膜下腔出血産生癲癇時年齡較輕外,卒中後癲癇多見於中、老年人,尤其是腦栓塞、腦血栓形成和多發性腔隙發作。高血壓腦病也常伴有癲癇病。
⑨營養、代謝性疾病:兒童佝僂病時常發生癲癇。在成人中,胰島細胞瘤所致低血糖、糖尿病、甲亢、甲狀旁腺功能減退、維生素B6缺乏症等均可導致發作。
⑩變性疾病:癲癇是結節硬化的主要表現之一。老年期癡呆也常伴有癲癇。
上述為較常見的致病原因,病人可能有一種或幾種。另一方面,疾病的表現可能隱蔽。因此,即使確定為症狀性癲癇者,其具體病因也常常不能肯定。
癲癇患者必須避免勞累過度及精神刺激,保持心情舒暢,精神愉快,怡養性情,爭取去除發病誘因。飲食宜清淡,多吃青菜,或採用山藥、薏米、赤豆、綠豆、小米煮粥,可有健脾化濕之功。患者不宜從事駕駛、高空及水上作業,以免發生意外。
癲癇病人發作時如何處理
首先,對大發作的病人應扶持其就地臥倒,防止跌倒或撞傷,衣領和腰帶要鬆開,以利於病人呼吸。若病人發作時間較長,要儘快送入就近的醫院就診。發作時可將病人的頭轉向一側讓分泌物流出。還有些病人在發作時或發作後胡言亂語、無目的地走動、大哭大鬧、甚至傷人等,最好的辦法是趕快讓專科醫生進行處理,不可捆綁虐待病人。
怎樣預防癲癇病的發生
癲癇病的預防非常重要,這不僅涉及醫學領域,而且與全社會有關。預防癲癇應著眼于三個層次:一是從病因入手,預防癲癇的發生;二是對發作者,防止癲癇症狀的再次出現;三是減少癲癇對患者軀體、心理和社會的不良影響。
(1)預防癲癇的發生
針對癲癇的病因進行根治和預防。遺傳因素使某些兒童具有驚厥易感性,在各種環境因素的促發下産生癲癇發作。對此,要特別強調遺傳諮詢的重要性,應詳細進行家係調查,了解患者雙親、同胞和近親中是否有癲癇發作及其發作特點,是否有高熱驚厥病史,對其問胞、後代和其他親屬可能的發病率進行粗略估計,並注意結婚生育問題,避免癲癇患兒的出生,提高人口素質。對能引起智力低下和癲癇的一些嚴重遺傳性疾病,應進行産前診斷或新生兒過篩檢查,以決定終止妊娠或早期進行治療。
對於繼發性癲癇應預防其明確的特殊病因,産前注意母體健康,減少感染、營養缺乏及各系統疾病,使胎兒少受不良影響。新生兒産傷是癲癇發病的重要原因之一,避免産傷對預防癲癇有重要意義。如果能夠定期給孕婦作檢查,實行新法接生,及時處理難産,就可以避免或減少新生兒産傷。對於嬰幼兒期的高熱涼厥要給予足夠重視,儘量避免驚厥發作,發作時應立即用藥控制。對小兒中樞神經系統各種疾病要積極預防,及時治療,減少後遺症。因此,要注意養胎、護胎,這樣不僅可以使母親身體健康,也可以使胎兒發育完好,以免由於先天不足導致出生後成為易發癲癇的小兒。
(2)防止癲癇症狀的出現
主要是指避免癲癇的誘發因素和對癲癇病患兒進行綜合性治療,以控制癲癇的發作。統計資料表明,患者在第一次癲癇發作後,復發率為27%—82%,在單次發作後似乎大部分患者會復發,因此,防止癲癇症狀的重現就顯得尤為重要。為此,應給患者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使患者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情緒激動、精神緊張、過度勞累、飲食不節和特殊的理化刺激等。
對癲癇患者要抓緊時機做出診斷,確定臨床類型,及早治療。治療越早,腦損傷越小,復發越少,預後越好。要正確合理用藥,及時調整劑量,注意個體治療,療程要長,停藥過程要慢,且應堅持規律服藥,必要時對所用藥物進行療效評估和血藥濃度監測。切忌亂投藥物,不規範用藥。去除或減輕引起癲癇的原發病,如顱內佔位性疾病、代謝異常、感染等,對反復發作的病例也有重要意義。
(3)減少癲癇的後遺症
癲癇是一種慢性疾病,可遷延數年、甚至數十年之久,因而對患者身體、精神、婚姻及社會經濟地位等都會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尤其是很多複雜的社會問題,如根深蒂固的社會偏見和公眾的歧視態度,患者在家庭關係、學校教育和就業等方面的不幸和挫折,文體活動方面的限制等,不但可使患者産生恥辱和悲觀心理,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發育,而且會困擾患者的家庭、教師、醫生和護士,甚至社會本身。這種由癲癇引起的後遺社會問題是關係到人們能否戰勝癲癇的關鍵所在,而人們對這一問題的認識、研究和解決卻遠不及對癲癇本身的診斷和治療,這不能説不是癲癇研究中的一大遺憾。所以有不少學者特別強調,癲癇社會後遺症的預防和對該病本身的預防同等重要,癲癇的後遺症即是患者機體的,又是整個社會的,這就要求社會各界對癲癇患者給予理解和支持,儘量減少癲癇的社會後遺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