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121-世界愛滋病日     AIDS-關注探討     中國-改革發展     世界-突破疑難         



危及生命的“富貴病”——糖尿病


  糖尿病概述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是以持續高血糖為其基本生化特徵的一種綜合病症。各種原因造成胰島素供應不足或胰島素在靶細胞不能發揮正常生理作用,使體內糖、蛋白質及脂肪代謝發生紊亂,就發生了糖尿病。

  糖尿病的典型症狀為“三多一少”:多尿、多飲、多食、體重減輕。隨著糖尿病得病時間的延長,身體內的代謝紊亂若得不到很好的控制,可導致眼、腎、神經、血管和心臟等組織、器官的慢性並發癥,以致最終發生失明、下肢壞疽、尿毒症、腦中風或心肌梗死,甚至危及生命。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病,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發病率逐年增加。發達國家糖尿病的患病率已高達5%—10%,我國的患病率也達到了3%。糖尿病是現代疾病中的第二殺手,對人體的危害僅次於癌症,而且現在的糖尿病有擴大化和年輕化的傾向。

  糖尿病的病因及發病機制十分複雜,目前尚未完全闡明,傳統學説認為與以下因素有關:

  一、遺傳因素

  舉世公認,糖尿病是遺傳性疾病,遺傳學研究表明,糖尿病發病率在血統親屬中與非血統親屬中有顯著差異,前者較後者高出5倍。在糖尿病Ⅰ型的病因中遺傳因素的重要性為50%,而在糖尿病Ⅱ型中其重要性達到90%以上,因此引起糖尿病Ⅱ型的遺傳因素明顯高於糖尿病Ⅰ型。

  二、精神因素

  近十年來,中、外學者確認了精神因素在糖尿病發生、發展中的作用,認為伴隨著精神的緊張、情緒的激動及各種應激狀態,會引起升高血糖激素的大量分泌,如生長激素、去甲腎上腺素、胰升糖素及腎上腺皮質激素等。

  三、肥胖因素

  目前認為肥胖是糖尿病的一個重要誘發因,約有60%—80%的成年糖尿病患者在發病前均為肥胖者,肥胖的程度與糖尿病的發病率呈正比,有基礎研究材料表明:隨著年齡增長,體力活動逐漸減少,人體肌肉與脂肪的比例也在改變。自25歲至75歲,肌肉組織逐漸減少,由佔體重的47%減少到36%,而脂肪則由20%增加到36%,此係老年人,特別是在肥胖多脂肪的老年人中糖尿病明顯增多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長期攝食過多

  飲食過多而不節制,營養過剩,使原已潛在的有功能低下的胰島素β細胞負擔過重,而誘發糖尿病。現在國內外亦形成了“生活越富裕,身體越豐滿,糖尿病越增多”的概念。

  近年來,隨著對糖尿病研究和認識的不斷深入,從分子生物學、電鏡超微結構、免疫學、生理生化學等多角度進行探索,對糖尿病的病因及發病機制又有了新的認識。

  五、感染

  幼年型糖尿病與病毒感染有顯著關係,單感染本身不會誘發糖尿病,僅可以使隱形糖尿病得以外顯。

  六、妊娠

  有關專家發現妊娠次數與糖尿病的發病有關,多次妊娠易使遺傳因素轉弱誘發糖尿病。

  七、基因因素

  目前科學認為糖尿病是由幾種基因受損所造成的:Ⅰ型糖尿病———人類第六對染色體短臂上的HLA-D基因損傷;Ⅱ型糖尿病—胰島素基因、胰島素受體基因、葡萄糖溶酶基因和線粒體基因損傷。總之,不管哪種類型的糖尿病,也不論是因為遺傳易感而發病,還是環境因素、病毒感染發病,歸根結底都是基因受損所致。換言之糖尿病是一種基因病。

  糖尿病的綜合防治

  第一,早診早治,必須從流行病學調查入手,狠抓糖尿病疑診病例,狠抓統計學危險類型,提倡早期識別I型糖尿病,把早診早治建立在其病程發展的“糖尿病前期”階段,大力開展群防群治糖尿病活動。

  第二,普及糖尿病教育,建立糖尿病防治網絡和實現三級預防目標。想達到糖尿病的治療目標和良好控制,至少要一個半醫生來完成。一個醫生為專業醫師,半個醫生則指糖尿病本人必須成為自我保健、自我護理的醫生,其途徑是接受糖尿病教育。此外,還應建立一個納入社區水平的糖尿病三級防治網絡,把個體防治轉向群體防治。糖尿病三級預防目標為:初級預防——避免糖尿病的發病;二級預防——及早檢出並有效治療糖尿病;三級預防——延緩和(或)預防糖尿病並發癥。

  第三,正確運用“三類基本療法”為主的糖尿病綜合治療。注意I型糖尿病與Ⅱ型糖尿病治療有別。三類基本療法包括飲食、運動和降血糖藥物的綜合療法。三種療法要進行終身性治療,治療時要強調運用這些措施的型別化、個體化,直至達到有效治療目標。

  第四,堅持良好的糖尿病治療達標,大力推廣應用血糖監油。高血糖是引起糖尿病症狀和導致糖尿病並發癥的主要原因之一,控制高血糖則是治療糖尿病的關鍵所在。為了了解糖尿病是否得到良好的控制達標,必須經常監測血糖,以便制定及時高速的治療方案。

  第五,防治糖尿病並發癥要貫穿有效控制糖尿病的始終。總的原則是:無並發癥階段,以控制達標,預防並發癥發生為目標。處於並發癥初期可逆階段,積極予以治療,力爭使病變儘早逆轉。如已處於不可逆階段,則應積極除去加重因子,延緩或阻止並發癥的進展和惡化,爭取較長期維持其殘余功能。

  第六,加強基礎和臨床研究,推廣應用國內外新成果、新措施。人工胰島素的合成結束了60年來只能依靠動物胰臟提取胰島素的時代。胰島素筆、人工胰等應用方法的改進,顯著提高了降糖療效。其他如CAT(內毒鹼脂酰轉換酶)抑制物、SSA(生長抑素類似物)以及新的PTP酶抑製劑等均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對I型糖尿病人開展胰腺、胰島移植,對腎病尿毒症者進行胰——腎聯合器官移植等均取得重大進展。

  第七,為確保對糖尿病有正確認識和保證防治效果的實現,要處理好以下幾方面關係:一是正確處理本病暫不能根治而要求終身控制的關係,防止悲觀失望;二是正確處理治療達標與有效防治並發癥的關係,防止致殘、致死;三是正確處理堅持長期與終身治療與盲目從醫的關係,防止無效花銷。

  總之,只有在普及糖尿病教育,建立、建全糖尿病防治網絡的基礎上,實現糖尿病三級預防目標,才能從根本上實現防治糖尿病。

  糖尿病的飲食控制原則

  1、控制總熱量:主食、副食綜合控制,使每天攝取的熱量保持在適宜的水平,以滿足控制血糖和體重

  2、合理安排各種營養成分

  3、少量多餐

  4、高纖維飲食:這類飲食利於保持餐後血糖不至於太高,而且還有降低體重和通便的作用

  5、飲食清淡:不吃甜,少吃鹽

  6、不喝酒,不吸煙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