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無法告別”特別報道之開首篇
————我們為什麼無法告別
人們用“亙古不變”來形容山川河流,現在,山川真的要變了。
2003年6月1日,我們將目睹一個千萬年從未有過的巨大變化。從這一天開始,長江三峽大壩以西400公里以內、海拔135米以下的數千城鎮將消失在水面以下,數百萬人口遷移。
三峽,長江最奇峻、壯麗的一段,也是長江最有性格的一段。它雄奇詭異、驚險莫測、激越飄蕩。
而這一切就要消失。
這個充滿險灘、惡水、沉船、死亡、抗爭的地方,一切由險峻雄奇而來的故事都將戛然而止。它的奔騰跌宕、它的白浪滔天、它的劍氣如虹,都將化為天水相接、煙波浩淼的一汪平靜。
這是人類創造文明以來,對自然的一次最大規模的、絕無僅有的改變。
它在改變著大地容貌,也讓長江邊上沿襲了數千年的社會生態隨著實體的湮滅而“席終人散”。
即將失去的將永遠失去,城市的傳統和氣味的形成必須經歷上千年的發酵,點點滴滴均是渾然天成,永遠無法複製,不同的城市銘刻著不同的歷史記憶,蘊涵著不同的文化和風俗。
而遷移後重蓋的所謂新城大同小異,功利的城市效能,全新的磚瓦,茫然的人群,人文上的積澱在哪?
人們在告別之間,才驀然發現,對三峽了解實在太少了,對三峽這條文明大通道的意義也認識得太晚了。
我們奔赴三峽,我們用心去記錄,記錄即將消失的三峽,記錄長江曾有的性情,記錄幾千年來人們和長江相伴的朝朝暮暮生生死死。
這一切我們無從忘卻,因而無法告別。(南方週末2002年10月1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