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首 頁     ► 三峽報道:建設移民 回顧三峽     ► 告別三峽:三峽風光         



三峽庫區截流前系列報道:決戰決勝“135”


  新華網重慶10月4日電(記者 令偉家 劉剛 陳敏):135米水位線,三峽工程橫亙在庫區群眾面前的一道“戰略防線”:明年6月,壩前水位達到135米,三峽工程實現蓄水、通航、並網發電。

  135米水位線,因此將註定成為三峽工程建設史上的里程碑,三峽庫區發展史上的分水嶺,同時也是破解百萬移民這道“世界級難題”過程中的轉捩點。

  從二期水位涉及的重慶市涪陵區順長江而下,千里庫區到處都是決戰決勝135米“防線”的場景:大搬遷、大安置、大清庫工作如火如荼,一座座舊城鎮被一磚一瓦地拆除,一棟棟高樓大廈雨後春筍般地冒出,一條條“難於上青天”的蜿蜒小道被寬闊平坦的馬路代替……打造一新的三峽庫區呼之欲出。

  相對於壩區的工程建設,更顯複雜的庫區移民問題,一直是各級黨委政府工作的著力點。黨和國家領導人多次深入庫區,走訪移民群眾,調查研究問題;國務院三峽建設委員會的領導走馬燈似的,一個接著一個深入庫區辦公調研;重慶市委、人大、政府和政協的主要領導,3年內兩次集體到庫區現場辦公督導移民工作;分管移民的副市長甘宇平前後下庫區的次數超過200次,而重慶市移民局的幹部每年則有三分之二的時間泡在庫區……

  就在共和國第53個國慶節到來前夕,三建委辦公室主任郭樹言再次來到三峽庫區。經過仔細“苛刻”的考察後,這位與三峽打了半輩子交道的主任,緊鎖的雙眉終於舒展了。他豪情滿懷地説:“三峽移民工作按三峽工程建設進度‘正點’推進,水趕人走的風險正在消除,三峽二期移民工作勝利在望!”

  順江而下,重慶市的涪陵區、豐都縣、石柱縣、忠縣、萬州區、雲陽縣、奉節縣、巫山縣,湖北省的巴東縣、興山縣、秭歸縣、宜昌市等二期水位涉及的12個區縣市,儘管工作進度不完全一致,但移民遷建和庫底清理都逐步走向尾聲。其中重慶市石柱縣、雲陽縣的拆遷清庫工作已基本結束,正在組織自查驗收;涪陵區、萬州區、宜昌市的工作如期“正點”推進;因為地質等原因而工作滯後的豐都縣、奉節縣、巫山縣正在迎頭趕上,按期完成拆遷清庫任務問題不大。

  也許數字更能説明問題。三建委的統計顯示,到今年7月底,三峽庫區累計復建各類房屋3000多萬平方米,搬遷安置移民64.6萬人,其中出縣安置的外遷移民接近14萬人。萬州、涪陵兩座城市的新區已形成相當規模,10座縣城中的秭歸、雲陽已完成整體搬遷,其它8座縣城在年底前將全部整體搬入新縣城。三建委負責人説,按目前的工作進度,135米水位線下剩餘的絕大部分任務,在今年年底前能夠完成,少量的可在明年一季度完成。

  為了決戰決勝“135”,不知累壞了多少庫區幹部。1997年記者首次到重慶庫區採訪時,那些新上任的縣委書記、縣長、移民局長,一個個雄姿英發。僅僅5年時間,他們多數人的臉上已爬滿了細密的皺紋,鬢角新添了許多白髮!巫山縣移民局局長劉道生,是目前三峽庫區任期最長、“資歷”最老的局長。身患低血糖的他有次昏倒在移民遷建現場,除了滿臉的鮮血外,還磕掉了兩顆牙齒。在這次採訪的時候,忘了染發的劉道生兩鬢斑白地出現在記者面前。

  舍小家,顧大家,為國家,這是三峽移民奉獻精神的真實寫照。在庫區採訪,烈日下揮汗如雨的三峽建設者們——那些被當地人稱為“棒棒”的民工或移民,令我們肅然起敬。是他們用一雙雙手,一磚一瓦地拆掉自己的舊家園,又一石一木地搭建今後的新生活。我們感到欣慰的是,在國家開發性移民的政策引導下,世界級難題正在變為千載難逢的機遇:百萬移民的生産生活水平,比原先有了明顯地提高;三峽庫區的社會經濟水平,向前一步就跨越了一二十年!

  日月如梭。明年6月三峽水庫蓄水後,隨著壩前水位上升,“135”,這道深烙在庫區千萬人民心裏的“戰線”,將永遠地簡化為一個只是記錄過去輝煌成就的符號,而真正的意義,將被賦予在三峽工程135米水位蓄水、首批機組發電、永久船閘通航等三大目標的實現上。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