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首 頁     ► 三峽報道:建設移民 回顧三峽     ► 告別三峽:三峽風光         



巴人重鬼、蜀人重仙與楚人重巫


  南方週末2002年10月24日消息:

  ■三峽特約評點之二

  □譚繼和

  從歷史文獻看,古巴人主要有兩支。一支是廩君蠻,巴氏的務相與巴氏的其他四姓爭奪統治地位,開始用比賽泥土做船的辦法,惟獨務相的土船不沉。後又用箭射鹽水為害的群蟲,得到鹽水女神夢中襄助,比賽贏了,成為巴國的統治者。後來這個神話加上了楚文化因素,就成為楚懷王、楚襄王與巫山神女相會于高唐,朝為行雲暮為行雨的神話故事。這個故事就成為以母性崇拜為特徵的神媒文化的濫觴。另一支是板循蠻,專門射殺白虎,而廩君蠻是崇敬祭祀白虎。兩者對虎態度不同,但內涵上對虎的崇拜是共同的,只是一個是敬畏,要驅趕,現在土家族的一支有“過堂白虎”習俗,把白虎作為門神驅趕,就是這一驅虎習俗的遺存;另一個是敬愛,把白虎神像供起來,現在土家族有一支有“坐堂白虎”的習俗。

  談到這裡,要説一説杜甫在夔州寫的詩句“家家養烏鬼,頓頓食黃魚”,杜甫認為這真叫作“異俗嗟可怪”。“烏鬼”是什麼,有説是鸕鶿,有説是豬,有説是虎,都不對。應該是唐代元稹説的“病賽烏蠻鬼,巫佔瓦代龜”。家家把髭須猙獰的“烏蠻鬼”形象作為家神供起來,疾病與禍福都要敲瓦占卜。這種重鬼的怪異習俗,産生於峽江地區,是巴文化“其人豪,其俗信鬼”的特徵。豐都是古巴國的都城之一,有陰長生在平都山白日升天的故事,鬼傳説由是而起。到宋代興起閻羅地府的傳説,道家的“鬼神六天”,就在豐都落腳,“太陰黑薄囚鬼靈”(范成大詩),平都山成為鬼都山,豐都成為鬼城,現在我們叫它鬼文化。其實,“鬼”指的是先秦時候的一個少數民族“鬼方”,它是巴人的一支,遷徙于豐都,興起了崇鬼的文化。

  蜀文化是重仙。蜀王魚鳧仙化的傳説很早,不僅魚鳧王升西山成仙,其部族也跟著成仙。仙字古寫就是“遷徙”的“遷”,魚鳧帶領部族到處遷徙,引起浪漫想象就成了仙。望帝杜宇魂魄化為杜鵑啼血,“望帝春心托杜鵑”,也是仙化傳説。蜀人仙化的文化代表是司馬相如的《大人賦》,就是寫仙的,漢武帝讀了這個賦就飄飄欲仙。“仙化”思維是蜀人的特徵,特別表現在三星堆文明裏,怪異的青銅面具、青銅立人像都是“仙”,是蜀人仙話傳説的物證。

  楚文化重巫,它的文化代表是《楚辭》。在追求浪漫、不師故轍這一點上,巴蜀同楚都是相同的,但在思維定勢的側重點上是不一樣的。把巴重鬼的文化和楚重巫的文化綜合起來的是峽江文化地區的“尚鬼信巫”(《宋本方輿勝覽》)的風習,它與蜀“重仙”的文化都屬於浪漫發散型的球型思維。這種球型思維使巴蜀易於産生百科全書式的文化巨人,司馬相如、揚雄、陳子昂、李白、蘇軾、楊升庵、張問陶、李調元、郭沫若、巴金都是這樣的巨人。這與中原以《詩經》為代表重禮制的文化是不相同的。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