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首 頁     ► 三峽報道:建設移民 回顧三峽     ► 告別三峽:三峽風光         



峽江城鎮的個性和生命


  南方週末2002年10月17日消息:


  ■三峽特邀評點之一:

  本期嘉賓:譚繼和,四川省巴蜀文化研究中心秘書長兼學術委員會主任、四川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三峽名稱最早出自哪?西晉左思《蜀都賦》裏提到:“經三峽之崢嶸”。在漢代桑欽著的《水經》裏,提到了廣溪峽、巫峽、西陵峽,但未冠以三峽之名。後魏酈道元《水經注》才把它統稱為“三峽”,但其時代晚于左思。因此,三峽之名可能起于東漢至魏晉之時。

  峽江的城鎮,是在長江水邊自然發展起來的,還有不少的古鎮,水碼頭,古街道,高高低低的青石板路,聯排的閣樓店居。寫《中國科技史》的李約翰寫過讚美巴蜀城市青石板路的詩。這是歷史記憶,凝固在石板上。歷史總是要回味,回味要有載體。我認為有些古鎮要淹,也應該把青石板一併搬上去。重新恢復古鎮的樣子,三峽有很多地方還保留古鎮和古民居的風味,它和成都平原不一樣,和北方的四合院也不同。

  歷史不能重現,文物不能再生,具有惟一性和獨特性。不要認為這些破舊民居是可棄如敝屣的廢墟,它是歷代民間名不見經傳的匠人的傑作,是歷代居住它的主人的智慧的結晶。它能流傳到現在,就證明了這種建築藝術的生命力,難道現在的人,你還比歷代匠人都高明?希望保留這些真古董,不要倣造假古董,雲陽桓侯廟一塊磚一塊瓦地編號搬遷,就是文物保護的榜樣。

  對峽江水邊的城市保護,一是要研究城市的文化個性和歷史文脈的傳承,儘量保留有歷史紀念意義的原址原貌。二是對淹沒後要搬遷的,要儘快研究這個城市的歷史、文化、環境和街道佈局以及歷史文脈和城市風貌、色彩、有重要意義的標誌物,使之在新城建設中創造性地展現。貴在傳承歷史文脈的基礎上進行文化創新,繁榮城市的先進文化。

  比如開縣,屬於淹沒搬遷的城市,過去有內城、外城和護城河的重城結構,有清代名相李宗曦的烏龜碑,有偉人劉伯承的故居,現在都蕩然無存了,是不是可以在新城建設中把這種歷史文脈再現出來?開縣過去有九井十八池,井底撒木炭,第二年取出來撒新的,可以凈化水源,井口都是雕鏤的石板,極富藝術氣息。新城應不應該傳承這樣的景觀?有人對開縣搬遷新城的規劃提出批評,説它只是個裝人的“人庫”,只有高樓火柴盒,很少綠色的人居環境,更缺歷史文化信息,這是因為不重視研究它的城市文明和個性之故。因此新城建設要研究古老的歷史名城的文脈和個性,這是城市搬遷工作的前提。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