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文化溯源——驀回首,已是千年身
南方週末2002年10月17消息:
文明
相傳,大禹治完黃河的水後,就來到了長江。那時候,三峽不通,長江之水全都憋在成都平原。
巫山神女愛慕治水英雄,贈大禹治水的黃綾寶卷,並在暗中相助。大禹手執利斧腳踏巫山,劈開三峽,引江水滔滔東去。
地質學家告訴我們,大約在4000萬年前,長江是兩條江,一條向東流,一條向西流,互相之間隔著一個巫山。喜馬拉雅山脈的抬升使西去的長江無路可走,轉而向東,衝決出了一個三峽,兩江之水終於攜手,驚濤穿空,奪峽而走。
這僅僅是地質上的三峽對於長江的意義。
三峽的兩邊是兩個平原———江漢平原與成都平原。這兩個平原繁衍了各自不同但都很燦爛的古代文明———楚與蜀。
三峽像一個巨人,一手拉著蜀文明,另一隻手上是楚文明。它讓兩個文明把手握在一起,讓它們彼此相遇。而其中的媒介,就是巴文明。
三峽對於長江文明來説,是一個巨大的紐結,它打通巴蜀荊楚,將幾個封閉孤立的文明聯接起來,造就了整體的長江文明。
沒有三峽,奇崛神秘的古蜀文明是封閉的。“噫噓唏,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沒有三峽,荊楚文明是孤獨的,它氾濫的浪漫情緒無處宣泄,它奇異的巫鬼想象找不到知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