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首頁     神州風采     百姓生活     時代楷模     合作單位         



一顆閃亮的“織女星”——張紅娥(陜西電視臺)


  西北國棉五廠的紡織女工張紅娥是一名細紗車間的普通工人,多年來她吃苦耐勞、勇於進取編織出了一段段富有共産黨人優良傳統和崇高精神的人生歷程,被譽為一顆閃亮的“織女星”。

  記者在五環集團細紗車間裏看到,這些織女們一項最基本的工作就是接紗頭。操作規程規定,接10根紗頭用43秒就是滿分,對常人來説這已經是難以想象的,但是年輕的張紅娥卻創造了僅有24秒就接10根紗頭的記錄。這奇跡的背後是她為了縮短每一秒,日復一日、上千次、上萬次的重復練習同一個動作,辛勤勞動是她把這個動作當作了生活中的一部分,無私奉獻的結果。

  1989年,當17歲的張紅娥懷著美好的嚮往踏進西北國棉五廠時,她就暗下決心要練出一身過硬的本領。她每天提前一個小時進崗,在還不習慣的震耳欲聾的機器聲和蒸籠似的廠房里加班加點的練習。手指被細紗勒出一道道血口子,疼得她直掉眼淚,她忍著痛貼上膠布又接著練,就這樣三個月,她的成績成為和她同時進廠新工中的第一名。1992年她主動要求擴臺,一個人原本看4台機器,而她要看5台,這一看就是7年,7年共超産26噸,7年完成了8年半的任務。張紅娥的家住在西郊昆明路,每天上下班要花3個多小時,可進廠10年來,她沒有遲到早退過一次,也沒有請過一天事假,年年出滿勤,年年超額完成任務,積極發揮了黨員&&作用。

  細紗車間的教練員劉彩虹生有感觸的説:原定的技術標準43秒,每減少一秒張紅娥所付出的代價是常人所不能想象的,除了她平常廠裏的崗位技術上的一個堅持的練兵以外,她的業餘練兵,工餘練兵,以及節假日別人在休息,她自己親自到車間來練兵,付出的辛勤和汗水,是一般人難以想象的。

  幾年來,張紅娥先後被全國紡織工會和省紡織總公司授予“巾幗建功標兵”和優秀共産黨員等多項榮譽稱號。在今年的五環集團技術比武中,她又以103.38分的成績刷新了由她自己創下的陜西省操作技術最高記錄。

  生活中的張紅娥是一個很普通的女人,她説她最大的遺憾就是沒能做一個好妻子、好母親。1999年她有了身孕,家裏人讓她請假休息,可是她卻説廠裏馬上要進行大比武,作為一名黨員,不能在這個時候離開工作崗位。

  原細紗車間教練員張二芳還記得當時的情景:當時張紅娥懷孕了,可是她接到廠裏要進行操作大比武的通知以後就主動要求練兵,她練兵的時候挺著個大肚子,大家看了以後都都非常的心疼,腳腫著,勸她休息一下,她就是不願意。

  由於妊娠反應劇烈,張紅娥第一個孩子沒有能保住。2000年初,她第二次懷孕,正巧廠裏進行了一批新型細紗機,她又只字未提自己懷孕的事情,硬是忍著強烈的妊娠反應,和技術部門的同志一起做出了新機車工作法。孩子出世了,張紅娥和每個女人一樣,有了做母親的自豪,然而在她的生活中,工作始終排在第一位。孩子出生還不滿百天,她就回到了車間。

  張紅娥始終以一個共産黨人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她勉勵自己不僅要帶好頭,還要帶領身邊的同志共同進步。張紅娥先後幫教了28名青年女工,使她們全部都達到了一級操作水平。其中3名成為技術標兵,兩名成為技術能手。

  張紅娥告訴記者,她是紡織廠的一名普通工人,也是十六大的代表,自己心情特別的激動。廠裏即將迎來“紡織杯”操作大比武,作為自己本人,最近要不斷苦練操作水平,以優異的操作成績向黨的十六大獻禮。

  陜西臺新聞中心記者姚立生 陳東報道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