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按揭買房並不是什麼新鮮事了,可對那些有排隊分房經歷的人來説,過去要等分到一套兩居室、三居室的新房還不知道排到哪年哪月。最近買了一套新房的張德祿、高淑蘭老兩口,談起過去等房的滋味,仍是感慨萬千。
70多歲的張德祿、高淑蘭老倆口是60年代的大學畢業生,1964年兩人結婚後,由於工作時間短,沒分到住房。兩年後,第一個孩子出世時,房子還沒有著落,産婦出不了院,急得張大爺兩口在醫院裏團團轉。
高淑蘭:“我們倆就在走廊裏頭商量,這事到底怎麼辦,完了沒辦法了,單位看實在沒辦法了,借個我一個七平方米的房子。”
在當時,單位能借他們一個七平方米的房子就已經不錯了,儘管屋裏連做飯的地方都沒有,可這個小房子畢竟讓他們有了個家。後來,又住過兩個與兩家、三家共用廚房的房子。到了1978年,張大爺終於分到了一套獨門獨戶42平方米的大房子。再過10年,也就是1988年,單位又給換了個70多平方米的三居室。
高淑蘭:“哎呀,那時侯我們是最好的房子了,我們單位領導那時侯我在企業,廠長書記都上我們家來,哎呀都高興的,哎呀你有這麼好的房子。”
按工齡等條件在單位排隊分房,這是過去幾十年來,所有企事業單位的職工改善住房條件的唯一途徑,張大爺一家20多年的搬家過程就是過去福利分房的一個縮影。以前也有一個換房大集,但那只是個別人因為交通不便等原因來串換住房,這樣的換房還得經單位同意。這樣的換房大集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房市。
大連市房地産開發管理辦公室副主任劉軍:“我印象裏面,我也看過它那個現場,就是一個在中山公園的門前,用一個場次放幾個桌子,搞一些這個展板然後貼上一些換房的信息,大家互相溝通情況,然後把房子換成了,就這樣一個露天的場地。”
80年代中後期,也就是張大爺分到三居室的時候,大連的一些開發單位陸續建了一些商品房,1992年,我市推行國有土地有償使用,拉開了商品房開發的序幕。而那時的商品房主要是賣給企事業單位的,再由單位分給職工。1994年在大連出現了第一個房交會,規模也很小。
大連市房地産開發管理辦公室副主任劉軍:“我們的展場面積還不到1000㎡,只有不到100個展位,進去的就是幾十家開發企業,而且銷售的成績也不是很理想,當時的情況只能賣幾千萬的這樣一個銷售額。”
而如今,房交會已經成為一個耳熟能詳的名詞,每年春秋季兩屆的房交會成交量也越來越大,從92年到現在,我市的房地産開發商增加到了600多家,新建住宅達3000萬平方米,市民也習慣了到房交會看看房。昨天剛剛結束的2002年秋季房交會僅僅第一天就成交1億人民幣。
張大爺今年又要換房子了,這次他們一家要搬進去的100多平方的新房可不是單位分的,而是他們房交會上看中的,然後用自己多年的積蓄加上單位的補貼買下的。這幾年房市一下子火了起來,是因為1998年,我市取消了福利分房,開始推行貨幣化分房。由於有了購房信貸及其他房改配套措施,讓許多人有機會“用明天的錢來圓今天的夢”,而不致于象張大爺當年那樣苦捱十幾年才有自己的一套住房。(祈涵 戴戢 袁德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