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名叫楊存義的老人,在70歲時,背起一架照相機。5年來,跑遍了申城的大街小巷,像只不疲倦的啄木鳥,對城市的不文明現象“曝光”。這也讓他獲得了許許多多的榮譽。他説,上海讓他找到了晚年的價值。
今年74歲的楊存義,在上海居住了六十多年。只要一説起上海的變化,老楊就樂了。
實況:市民 楊存義“有很多事情,我做夢也沒想到,比如説,我小的時候,我的腦子裏就是國際飯店,24層樓,最高;現在,我家門口就有兩個34層樓高的;解放前上海就一部自動扶梯,在大新公司,南京路上;現在,我們這裡的天橋,就有四部自動扶梯,想不到,做夢也沒想到。”
對於上海這“做夢也想不到”的變化,老楊更覺得要珍惜。在70歲時,年逾古稀的楊存義拿起了一架相機,説是要把上海的變化記錄下來。別看這是一架傻瓜相機,它拍出來的照片,可每張都是沉甸甸的。有的記錄了申城的美景,有的反映了市民的熱心,而其中也有不少是街頭衛生的死角,是破壞破壞申城美麗的“針刺”。可老楊沒想到,這些“反面”照片倒是受到了許多部門的重視,甚至連黃菊書記也給他來了回信。
實況:市民 楊存義——我作為一個普通市民,我提出去的意見,為什麼這麼重視,説明我們領導確確實實重視百姓意見。從開始的交通困難、住房困難,關心老百姓的疾苦,到今天的國際大都市,是一個飛躍。所以我們現在對有關方面指出些問題,熱情監督。他們也歡迎,過去他們看見我們怕,現在請我們去,給他們找問題,我很高興,很高興。)百姓的意見得到了重視,有了回音,老楊這拍照的熱情就越來越大了。而他喜歡上海的另一個理由,就是看到身邊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心我們身邊的環境了,看著大家和他一起幹,老楊覺得,自己的努力“值得”。
實況:市民 楊存義 “就我們門前,一下雨,就積水,下大雨,(水)要沒到我的廚房呢。今年開始,弄好了,花力量。我們這裡新鋪的水泥地,沒有一個腳印的,老百姓自己來愛護。環境好了之後,房價也貴了,他(市民)馬上就得到實惠了。”
5年來,老楊跑遍了申城的大街小巷,像只不疲倦的啄木鳥,對城市的不文明現象“曝光”。這也讓他獲得了許許多多的榮譽,更是成為了上海市精神文明市民尋訪團團長。
實況:楊存義 “我覺得,我做了這件事後,特別是從環境方面的改變後,我越來越熱愛上海。”
東方電視臺“迎接十六大,看上海變化”(喜歡上海)特別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