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未婚夫是中、老、越邊境線上一個哨所裏的軍官,那裏素有“一雞鳴三國”之稱。因為我在成都,我們倆一年只能見一次面;由於他所在的哨所沒有電話,我們只能靠鴻雁傳書以訴相思之苦。可就從我們倆的情書裏就能見證祖國這幾年的變化。
據我的未婚夫講,從他的哨所僅到昆明坐車搖搖晃晃最快也得二十四個小時。這遙遠的距離見證了我們的愛情。我和他剛談戀愛時每天至少給他寫一封情書,他也如此。我們倆的情書最快也要九天時間才能收到,要是遇到天氣變化,公路塌方等情況那就遙遙無期了。那年秋天我千辛萬苦地為他織了一件毛衣,滿心歡喜地給他郵去,可等到他收到的時侯已是第二年的春天了。雖然他在信中告訴我這件毛衣我織得怎麼怎麼漂亮,他如何如何喜歡,可我還是哭了,原因是沒能讓心愛的人在冬天裏穿上。
去年初夏,中國移動通信的網絡鋪設到了邊防線,我給他買了一部手機,為的是能發短信。雖然短信只能發幾十個字,但比起寫情書來不知好了多少倍,至少它比情書速度快。如果有個急事還能通通話。自從有了手機,我們倆幾乎與信紙告別了,用他的話來講:“短信方便又便宜,還能隨時點點名,抽查你的在位率,免得紅杏出墻!”
今年春天,他部隊的軍網裝到了哨所,他也買了一台筆記本電腦。於是,我們倆的戀愛方式又從短信升級到了網絡。我們倆每天都為對方發至少一封電子郵件以“聯絡感情”。除發郵件、照片、電子賀卡、談戀愛外,我們倆還在網絡上修改稿子,投稿。網絡不僅拉近了我們的距離,也使我們倆所鍾愛的新聞事業碩果纍纍。他今年不但被上級評為“先進報道個人”,還多次受到嘉獎。我僅今年上半年就發表了近一百篇作品。
從我們2000年春天相愛到現在,普普通通的情書見證了我們的愛情,我們的愛情也見證了偉大祖國的變化。
作者 韓娟 係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新聞系學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