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電視臺消息:説起身邊的變遷,城市交通的飛速發展給人們出行帶來的方便就不得不提了,家住廣州東山區的李佩秋老先生算得上是廣州公交發展的見證人之一。50多年前,他隨在私人公共汽車上賣票的姐姐而入行,從此就與公交結下不解之緣,就連他的兒女,也承繼了他的職業,當了公交汽車司機。每逢聚在一起,公交就成了他們家共同的話題。
李老先生一家14口人,從事公交事業的就有12人,廣州公交50年的發展,幾乎所有的車型他們家都開過,就連廣州公交最早期的車票,他們家也有人賣過。而現在,我們所用的車票是這張非接觸性的羊城通IC卡。
採訪中,正當記者與李老聊得興奮時,李老的小女兒拿了一張羊城通IC卡回家,引發了這一家子對公交的回憶。李老把他收藏多年的照片和老證件拿了出來,讓女兒女婿們開開眼界。雖説李老的三個女兒、兩個女婿都是開公交車的,但卻從沒聽李老講過以前開公交車時的情況。今年71歲的李佩秋老先生,1948年入行,從當售票員開始,兩年後當上了公交車司機,然後一直在公交行業上摸爬滾打,直到1991年才從公交行業上退下來,説起廣州公交從早期的”火柴盒”式的道奇車,到50年代的拖卡車,以及後期的18米通道車、15米通道車、解放牌汽車等等,李老如數家珍。這些車,李老全都開過。
李佩秋:21路車的第一部通道車是我開的,即15米通道車,當時21路車只有兩部,我開其中一部,第一個打頭炮,(第一次開)相當緊張,老實説相當緊張。
第一次聽李老講起開車的陳年往事,現在還是公交車司機的三女婿卻好奇地笑了起來——
三女婿李樹輝:跟我現在開的車相比,根本就無法比,特別是現在我開的那種車,是比較先進的,馬力大,用大馬力跑低速,還有我開的那種車是環保型的,主要特殊在發動機,不冒黑煙。
閒聊中,李老的老伴拿出了李老當年的制服,這還是當年剛時興化纖綿時公司發放的,兩年才發一套,跟現在兒女們的制服有冬裝、夏裝、秋裝,還有防寒衣簡直沒法比。李老説,以前坐公交車很多,最多時,他一台車就裝過100多人。
李佩秋:當時只有100多臺車,10條線路,3條郊區線,一條是雲東北郊,就是現在的沙河,一條是中大線,就是現在去中山大學的,另外一條是北郊線,是去三元里的、新市的,就是這麼多條線。
如今,廣州市的公共車已發展到6000多輛,成為全國大城市人均擁有公交車數量最多的城市,特別是近幾年來,隨着空調車、車載電視、衛星導航、IC卡電子收費系統的出現,廣州公交更是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成為全國同行的典範。過去那種“擠沙丁魚”式的公交狀況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坐公交“嘆空調、聽音樂、看電視”的星級享受,加上廣州城市道路設施的不斷完善,今天人們乘公交車出行已成為一種新的時尚。(記者龔軍、吳琳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