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這13年的變化,不僅是市中心建了許多高樓大廈,城市居民的生活質量得到了提高,而同樣,上海的郊區也發生了翻天復地的變化。剛過而立之年的南匯觀眾宣衛東給《東視新聞》'喜歡上海'寫來了一封樸實的信,他説,上海郊區農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好,雖然他已經不下地種田了,但是他現在也不願意申領城鎮戶口,他説,他喜歡上海的理由,不僅是因為他們祖祖輩輩居住在這裡,而且,更因為是農村老家日新月異的變化。
宣衛東在信中説,時光飛逝,我已步入30歲的門檻。看著那片我曾經賴以生存的土地和周圍正在建造的工地,到處是一片片熱火朝天的忙碌景象,心中一陣彭湃。(宣衛東:當時歲數挺小的,小學的時候,一大清早和父母去拔秧、插秧/放學了,還要割草。/初中以前,可以説基本上沒有收入,就是如果有收入,就是年年沒有剩餘的,用光的。現在起變化了,母親有母親的收入,我們有工資的收入,有一定的積蓄了。)他説,如今在上海郊區,種田的人説好,不種田的人也説好。就拿他自家説,原先一畝多一點的責任田也就是僅僅能供上口糧,(以前就是純粹家裏的經濟收入來源就是靠農作物。現在,父親有退休工資,我在公司裏收入也挺好的)離土不離鄉,宣衛東一家現在不僅吃起了商品糧,而且,還有了新的收入來源。他們村莊的土地被徵用後,大家還得到了一筆可觀的徵地費;如今,一家人屋前屋後搞點庭院經濟,自給自足,小日子過得也很紅火。(宣衛東:父母親,平時就是圍繞房屋周圍,種些蔬菜,還種了紅菱、半畝多一點的桃樹等經濟作物。能夠剩餘的,母親就到集市上去賣,母親就是靠每月賣菜,也有五六百元的收入,反正挺好的。家裏現在添的東西也挺多的,一般都有了,城市裏有的,家裏現在農村也有了。)宣衛東説,其實現在上海郊區種田也改變了靠天吃飯的老辦法,科技種田已經深入人心。農民種田都用上了大棚,農民也會基因育種,種菜是無土栽培,四季都有蔬菜瓜果。農業稅收年年有下降,農民負擔也是年年在減輕,而農民的收入卻年年在提高。(1989年,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為1520元,2001年,上升5850元。)宣衛東説,雖然至今他還是拿著農民戶口,他卻沒有下地幹過一天農活。自從初中畢業後,他直接進了一家肉禽公司工作,有了穩定地收入。今年,宣衛東打算添置一輛小車,他還要在新場鎮鎮上買套商品房。宣衛東説,只要日子過得好,戶口並不重要,因此10多年來,從沒申請過城鎮居民戶口。(宣衛東:現在,其實做農民也挺幸福的。農村變化實在很大,反正現在過的是好日子,也趕上了好時代。經濟方面富裕了,有穩定的收入以後呢,反正也不想離開這裡了,覺得這裡挺好的。感覺到越來越喜歡上海這個城市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