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首頁     神州風采     百姓生活     時代楷模     合作單位         



平遙古城新貌


  推開那扇被風雨剝蝕的千年城門,沾滿汽油味、油煙味和蜂窩煤味的空氣撲面而來。透過雨水洗刷不凈的浮塵,我看到街道上一片泥濘。人們撐著傘、提著褲腳,在積水中奔來竄去。偶爾一輛自行車疾馳而過,濺起兩排污濁黑水,引得兩旁行人一串串地道的罵言。80年代初,我出生在平遙古城,四壁城墻關住了我十八年的歲月,鎖住了我飛翔的夢。

  從小到大,天天步行在這座滄桑老城,心也隨著長滿青苔的城墻老了。今天雨水衝塌了九龍壁,明天孔子廟失火,沒有一個平遙人感到驚訝;而偶爾有從外地開進來的一輛貨車,卻被團團圍住搶購那些在外面司空見慣的“稀罕貨”。什麼市場經濟、體制改革,仿佛只能從電視上看到,這裡依舊一幅古老的市井生活畫卷。有人説這是一種世外桃源的生活,但對於深處其中的人們,更多的是一種無奈。

  後來,我離開了,去外地讀書,一去就是八年……

  今年,我又回到了平遙,探望我的父母。火車緩緩地駛入站臺,從玻璃裏我又看到了那道城墻,青磚的高墻。我下了火車,企圖去追憶那條泥濘小巷,尋找那個荒涼的角落——那是我的家,曾經是差役住的房子。

  但我一下火車就蒙頭轉向,火車站不再是兩條鐵軌一過道,一座大樓拔地而起,“平遙站”三個字巨大醒目;五花石板鋪成的過道穿過隧道通向站口。走出車站,更讓我驚詫。從這裡到西城門,一路寬闊平坦,車輛各司其道。我第一次在平遙的大路上看到了交通燈,看到了公交車牌,看到了分類垃圾箱,看到了大城市那般的高樓林立、霓燈閃爍,我甚至發現每一個路標、每一處場所都有英文註釋。我簡直不敢相信這就是我的家鄉。在我的印象當中,這裡稱不上是路,沒有花香樹蔭,沒有路燈標識,兩排平房蒼白地維持著生計。這段路是我回家最害怕的,今日卻成為平遙現代化的象徵。

  坐在電動公交車上,汽車平穩地行進著。一個小夥站起身給老人讓座。他們簡單的幾句交談讓我為之一震。這幾年早已習慣了熟視無睹的冷漠,卻沒有再看到再想過讓座的情形。這些在小學課本上就有的東西,我們卻給遺忘了,遙遠的像童話,像傳奇。然而它卻在平遙發生著,普通而又真實。

  駛過城門,又是一番風景。漫行在這座折射和凝聚著中華文明的蒼桑古殿,遠離了城市的喧鬧,一種無名的歷史沉重始終流變於心頭。歷史的車輪消失在遙遠的地平線上,卻在這裡留下了印記。依然體現著明清遺風的大街上,遊客來來往往,外國人也在觸摸著中華的根脈。城裏的聲音不在那麼單一,普通話、廣東話、上海話,英語、日語、德語 交織在一起。一路上,縣衙署、日升昌、雷家大院、鏢局等處正舉行著國際性展覽;各色特産小吃也一一擺上了櫃臺餐桌,成為人們讚不絕口的話題。

  夜深了,卻沒有一點夜的感覺。家裏沒有人,焦急中我接到母親的電話,她説在護城河撿垃圾,讓我在家等著。

  我逕直跑向護城河,好多人撿垃圾。我好奇地問身邊的一位中年男子。他好象撿了很長時間,費力地慢慢直起腰告訴我在清除遊客垃圾。我也蹲身跟他一起撿起來。……“報告,書記,你的電話。”“書記?”我愣住了。

  我不知後來是怎樣回家的,只覺得腦海波濤洶湧。我明白了這座城市的魅力:2700年人民的勤勞,創造了平遙的歷史,留下文化的沉澱:50載黨的領導,吹進了改革的春風,煥發了古城的活力。

  後來母親説,我向書記敬的那一個軍禮很帥。我笑了笑,其實,那不是帥,那是一種真誠。因為我感動了,被這樣樸實的黨,被這樣忠誠的幹部感動了。

  (王正 解放軍西安政治學院軍事法學系十一隊二班)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