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99年起,我國開始了大規模的高校擴招,從1998年全國普通高校招生108萬人,到2002年全國高校計劃招生275萬人,增幅高達154.6%,用飛躍來描繪中國高校招生規模的變化一點也不為過。
連續幾年的高校擴招對中國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都産生了巨大影響,引起了全社會對高等教育的密切關注。
高校擴招最直接的影響就是使得數百萬人享受到了高等教育的機會,公眾對高等教育的渴求得到了較大程度的滿足,進而促進了人與人之間教育機會的均等。1999年教育部公佈的《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中提出,力求到2010年實現大學毛入學率15%(即在校人數與適齡人口之比),“十五”計劃將這一目標的實現提前到2005年。
按照學術界的説法,高等教育的發展分為三個階段,毛入學率15%以下為精英教育階段,15%到50%為大眾化教育階段,50%以上為普及型教育階段。現在我國把擴招的目標定為毛入學率15%,從某種意義上來説就是在追求高等教育大眾化。據最近的統計資料顯示,目前我國在校(包括各種辦學形式的高校)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數已經超過1000萬人。高校擴招標誌著高等教育的發展進入了一個寬帶的高速時期,高等教育已不再是少數人才擁有的權利!
高校擴招對於國家經濟和教育發展也産生了巨大影響。自1999年黨中央、國務院根據經濟和社會發展形勢的變化,做出了擴大高等教育招生規模的決策以來,國家連續三年累計安排高等教育國債資金達70多億元,拉動各方面配套投資120多億元,額外增加中央本級教育經費470多億元;另外,擴招給相應部門最終需求帶來的增量帶動了129.9894億元的國民經濟總支出、173.688億元的基建投入和515.632億元的社會總産出,高校擴招使得教育産業得到了國家和社會各界前所未有的重視!
當然,高校擴招的實踐中也出現了諸如硬體設施跟不上、專業設置與社會需求矛盾、學生就業競爭加劇等等問題,但不管怎樣,高校擴招所要實現的高等教育大眾化是歷史發展的趨勢。正如國家“十五”計劃中明確的:教育納入新時期國家現代化建設全局的發展戰略思想,就是“以最大程度滿足國家建設需要和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教育發展需求為發展導向”,高校擴招就是按照這一戰略思想進行的一項重要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