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即集成電路,對於當今信息社會而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有人就把芯片稱作“計算機的心臟”,“現代信息技術的靈魂”。現在,芯片産業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砝碼。據有關資料顯示,現代國家國民生産總值每增長100元,就需要10元左右的電子工業産值和1-2元的集成電路産值支持。預計到2012年,集成電路的全球銷售額將達到1萬億美元,它將支持超過6萬億美元的電子裝備和30萬億美元的電子信息服務業。目前,發達國家信息産業産值已經佔到國民經濟總産值的40%-60%,而國民經濟總産值的65%與集成電路有關。
長期以來,中國一直沒有自主知識産權的芯片和操作系統,對國外廠商依賴嚴重,結果導致中國的信息産業無法對GDP做出更大貢獻,並缺乏進一步發展的技術動力。另外,更重要的是,從國家安全方面考慮,芯片作為計算機最關鍵的核心技術,中國不掌握就會永遠受制於人!
經過長時間的努力奮鬥,2001年10月在以李國傑院士為首的中科院計算所的科學家們,終於研製出了中國首枚高性能通用中央處理器(CPU)驗證芯片,並取名為“龍芯”,象徵為龍的傳人。半年後,經過物理設計形成版圖,拿到集成電路流水線上生産出來的龍芯1正式推出。由此,令各界憂慮的中國信息産業不掌握核心技術的歷史終於結束了!
這款中國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産權的芯片,功能相當於英特爾公司的奔騰Ⅱ水平,在指甲蓋大小的面積上含有600多萬個晶體管,可執行近300條指令。龍芯CPU採用了寄存器換名、動態調度、亂序執行等主流體系結構技術,在通用CPU體系結構設計技術上國內領先,並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動態流水線的具體實現技術和硬體對系統安全性的支持方面,也有重大創新。
據悉,計算所已制定規劃,在2003年研製出具有奔騰Ⅲ水平的通用芯片,2005年在高性能通用芯片設計方面達到當時的國際先進水平。屆時,在高性能服務器、無線PDA以及普通電腦等信息産品中將為出現一顆奔騰的"中國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