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濟論壇今天公佈了2003—2004年度全球競爭力報告,芬蘭取代美國排名第一,成為最具競爭力的國家。
報告指出,美國雖然在技術領域具有領先地位,但在公共機構以及宏觀經濟環境方面存在著薄弱環節,這使其從去年的首位降為第二。而芬蘭則由原來的第二位上升至第一位。
排名靠前的主要是像瑞典、丹麥、冰島、挪威等一些北歐國家。
中國台灣排在第5位為,日本排在第11位,英國和加拿大降至第15和第16名,德國和法國排名較去年有所上升,分別為第13位和26位。中國排在第44位。博茨瓦納是非洲排名最高的經濟體,居第36位。智利在拉美國家中排名最靠前,為第26位。俄羅斯僅列第70位。
總部設在瑞士日內瓦的世界經濟論壇自1979年以來,每年都發佈一份全球競爭力報告。
今年論壇通過對7741位經濟和金融界領導人進行問卷調查,對全球102個經濟體的綜合經濟狀況進行了評估。
世界經濟論壇全球競爭力工程經濟師菲歐娜 帕娃:我們很看中使一個國家“有競爭力”的因素,我們參照宏觀經濟狀況,我們還參照公共管理質量,還參照科技水平。
北歐各國競爭力領先 三集團差距拉大
全球經濟競爭力排名的兩大標準一個是“成長競爭力”,也就是一個國家在未來5到8年的經濟增長潛力,另外就是“商業競爭力”,也就是一個國家現有的資源利用情況。以這兩大標準為基礎,近些年來,北歐各國一直在全球競爭力排名中處於領先位置。
北歐排名靠前的原因一個就是它的政治經濟形勢穩定,另外一個就是相對來講,它的自然環境比較好,資源比較豐富,它有石油、天然氣。第三個原因就是政府運轉效率比較高,政策的制定、執行包括最後的監督力度都比較大,第四個就是它整個製造業比較發達。
專家介紹,在整個競爭力排名中,102個國家分成了三大集團。排名前30位的為發達國家和一些新興的工業化國家和地區比如新加坡、香港。30到60名的主要是以中國、巴西和印度為主的發展中國家。而拉美和非洲的國家處於第三集團。
而近些年來的排名也給世界經濟發展帶來了警示。從現在指標來看,三個集團之間的指標差距越來越大,也就是説世界兩極分化這種情況越來越嚴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