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期兩天的第七屆東盟財政部長會議7號在菲律賓首都馬尼拉閉幕。各國財長就“東盟一體化路線圖”達成共識,這標誌著東盟建立統一市場、實現經濟一體化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新華社駐馬尼拉記者郭春菊:東盟財長們簽署了“東盟一體化路線圖”,目的是在2020年實現(東盟市場的)貨物、服務以及投資自由流動。具體主要分三個方面,首先是加強發展資本市場所必需的制度方面的建設。第二步,努力促進地區資本市場跨國合作。另外,他們要促進固定資産賬戶和金融服務的自由化,同時要防範金融風險,在雙邊協議的基礎上進行貨幣互換機制,加深地區經濟一體化方面的合作。
東盟各國財長一致認為,東盟一體化路線圖的制定意義深遠,它將有助於東盟10國建成一個擁有5億3千萬人口的單一市場,為建立東盟經濟共同體鋪平道路。 除了東盟一體化路線圖,東盟各國財長當天還發表了《部長聯合聲明》。聲明説,東盟各國決心促進金融、企業結構的調整,建立國內和地區債券市場。儘管非典型肺炎影響了東盟各國第二季度的經濟發展,但下半年的經濟增長將保持良好勢頭,預計增速將達到4.3%到4.9%。不過鋻於全球經濟發展仍存在不確定性,東盟國家應保持警惕。東盟10個成員國包括文萊、柬埔寨、印度尼西亞、老撾、馬來西亞、緬甸、菲律賓、新加坡、泰國和越南。
東盟經濟一體化進程依然任重道遠
此次東盟財長會議,與會代表首次提出“東盟一體化路線圖”計劃,並達成協定,輿論認為,這表明東盟向實現區域經濟金融一體化的方面又邁進了一步。
早在2000年,東盟內經濟相對發達的新加坡等6個國家提出要從經濟技術等方面幫助相對落後的柬埔寨、緬甸、老撾和越南。東盟為此提出了東盟經濟一體化倡議,希望各成員國經濟平衡發展,以增強東盟整體經濟實力,為在2020年之前建立東盟經濟共同體做好準備。 今年6月,東盟決定給經濟相對落後的國家6年時間,以逐步縮小同其他國家的經濟差距。同時東盟還開展了64個基礎設施建設、人力資源發展、資訊通信技術和金融一體化合作項目,幫助落後國家加快經濟發展。但有分析人士認為,由於各國發展水平不同,東盟要建立“經濟共同體”還有很多問題要解決。目前,最發達的新加坡人均國民收入達2萬美元,而最貧困的緬甸人均國民收入僅100美元,成員國之間經濟差距過大,制約了經濟合作的深化。 同時,各國産業政策也難以協調。例如,在建設自由貿易區方面,馬來西亞等國家提出建立國民汽車計劃,大力發展國産汽車,對降低汽車關稅態度消極,各國産業政策打算不同,步伐難以完全統一。 對於東盟有關共同貨幣,實現資本自由流動等計劃,分析人士表示,由於東盟各國受亞洲金融危機影響較深,各國銀行不良資産比例依然居高不下。因此,東盟期希望像歐盟那樣,通過歐元促進區域內經濟合作,這一目標看來還比較遙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