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計劃經濟時代的中國,考上大學就等於找到工作----因為大學畢業後國家包分配。而在市場經濟時代的中國,相當多數的大學畢業生,畢業之時便是待業之日----因為國家不再包分配。而高考填報志願時對專業的選擇一般是考慮畢業後的就業前景和興趣愛好,只有那些考得高分、且不去極力追求名牌學校的考生有可能選擇自己理想的專業。由於目前的一考定終身,多數考生就象 “楊白佬”那樣無奈地選擇了專業服從或學校服從。這種選擇多少有點象封建社會裏的包辦婚姻和乘人之危的“城下之盟”。如果説得過分一點真象“南京條約”一樣。因此允許轉專業就是對 “楊白佬”的同情也是對“南京條約”的否定。有人説大家都可以轉專業學校不是要亂了套嗎?試問:學校根據什麼來確定專業設置和招生數?學校培養學生的目的是什麼?如果畢業的學生因為專業原因招不到工作,學校或國家負責分配工作或養起來大概不會有多少學生會要求轉係的吧。如果説轉係轉專業要亂了學校的套,那麼這個計劃經濟的套是到了該亂的時候了。也有人説轉係轉專業會導致少人或無去學基礎專業。想想看,發達國家的基礎專業比我們差嗎?我們比他們強嗎?非也。20世紀80年代前的中國是不允許商品自由流通的,由國家計劃生産、計劃調配,否則就“投機倒把”,是資本主義。而當今的中國生産、流通已基本市場化,中國的經濟亂套了嗎? (央視國際網友:梅冰1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