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是社會主義發展的動力,是發展市場經濟的必然趨勢,由此帶來下崗、失業是很正常的,可是由於我國現行的監督機制和監督機構不完善,使得部分地區的下崗裁員變成一場鬧劇。
相信有人一定會問我為什麼這樣説,那就請聽我説説發生在我身邊的一些事吧。
一個朋友是雲南省安寧市某個小鎮上的事業單位人員,就在前幾天前的一次機構改革中他和另外六個人下崗了,在他們當中有一個是有著十多年工作經驗的獸醫站站長,頂替他的是從來沒有幹過這行且對獸醫工作一竅不通的人,結果由於工作開展不了,這個下崗的獸醫又被鎮政府以另一種方式招回繼續幹著他下崗之前的工作。還有一人,下崗前在文化站工作,並在工作期間組織人員奪得安寧市1999——2000年文藝匯演第一名,2001——2002文藝匯演第二名,且其本人由於參加“全國人口普查”還獲得“優秀工作者”稱號,雖然專業不對口,可也是中專畢業,頂替他的是一名中專畢業不久,專業同樣不對口的,結果他現在在鎮政府的要求下仍然繼續幹著文化站的工作。差不多是同樣的情況,我那位朋友和另外幾人都在下崗後又繼續幹著下崗前的工作。
看到這也許有朋友要問我:你到底想説什麼?
其實我想説的還是“信心”,上面説的幾人是不是應該下崗,下崗的原因是什麼?為什麼政府對競爭崗位要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要求得不到體現?本來充滿信心的工作,只因為一句:你不合格。就被宣佈下崗,不但幾年的工作成績被一筆抹去,而且連一個競爭的機會也沒有,更不要説公平競爭了。這樣的做法不但嚴重損害了工作人員的信心,而且讓他們對將來的出路感到迷惑——就業是靠人際關係還是憑本事?(央視國際網友:九天九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