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首頁     最新更新     巡禮回顧         



中國科技巡禮——人間彩帶——高速公路(2002年11月13日)


  

  為了溝通京津及珠江三角洲兩大經濟發達地區,1998年,國家決定開工建設全長2317公里的京珠高速公路。

  這是京珠高速公路粵北段,它橫貫湘粵兩省,沿途穿越地形陡峭、地質條件異常複雜的南嶺山脈,因而在公路建設之初就成為中國公路設計史上最具挑戰性的項目。

  如果按照傳統的設計方法,設計人員需要肩扛標杆,手持經緯儀,進行野外勘測,再回到辦公室設計公路線路,這種方法費時費力,效率極低。

  為了改變這種落後的手工設計狀況,1995年,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設計研究院趙喜安領導的科研組,綜合當前的航天遙感和計算機技術,經過四年的努力,研製成功"GPS、航測遙感、CAD集成設計公路技術"。

  這種技術,利用航空攝影測量技術,每秒鐘可以採集一千多個地面山川河流的數據,並且自動生成全數字化的三維地形圖,實現了設計人員把地球數字化後搬回家,在電腦三維地形圖上設計公路的夢想。在京珠高速公路粵北段的設計中,這套新技術充分顯示了它的優勢。

  就此我們採訪了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設計研究院教授級高級工程師趙喜安:“京珠高速公路大瑤山路段,最初選定了線型順暢的“必背方案”和“樂昌方案”,但是在把衛星遙感圖像經過電腦地質解譯和疊加,生成的地質構造圖顯示,地下正好有很多的地質大斷層,這種重大的地質隱患,在公路實際修建時,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還很難得到根治,設計人員果斷改變原來的方案,制定了地質條件比較好的“乳源方案”,節約了數千萬元的建設資金。

  為了高速公路上的行駛安全,公路線形以順暢的曲線為主,中交二院的公路設計新技術,使設計人員可以在同一路段設計出幾種不同的方案進行比較,以確定最佳設計方案。

  在設計京珠路粵北段的溫泉路段時,設計人員經過多次選線,最終決定選用,在兩山之間的河床上架橋而過的方案,這個方案既符合高速公路的線型要求,又避免了炸山毀林,破壞植被,從而造成水土流失的弊端。

  現代公路設計技術的應用,使我們不但能設計出順暢的高速公路,還能給子孫後代留下完美的生態環境。

  現在,中交二院這種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公路設計技術,正在我國規劃設計的多條高速公路中推廣應用,這將加快我國高速公路建設的速度。

  我國是一個地域遼闊的國家,從1984年我國開始修建第一條高速公路到今天,我國用不到二十年的時間,完成了發達國家將近100年的高速公路建設里程,全國所有省區都建設有高速公路,這些四通八達的陸路交通,使人們的出行更加便利,同時也將極大地促進我國經濟建設的發展。

  1984年 中國正式開工建設第一條高速公路——瀋陽至大連高速公路

  1988年 中國建成通車第一條高速公路——上海至嘉定高速公路

  2001年 中國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到19437公里,居世界第二位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