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織是我國一種傳統的手工藝,有著悠久的歷史。在那千回百轉的纏纏繞繞中,生活也被裝點得溫馨而富有情趣。中國女性有做“女紅”的傳統,幾十年前直至更遠古的古代,女孩子在六七歲的時候就學習鉤織編繡剪裁縫,這是女性持家必修的“功課”。一個心靈手巧會編織的女性總會受到人們的讚譽,你知道嗎?如今重拾這些手工藝,還是一條就業的途徑呢?
這是北京市大柵欄街道舉辦的一次編織培訓班,街道請來了編織能手李俊英來為下崗失業的姐妹們上編織課。 今年42歲的李俊英97年在北京提琴廠下崗了,沒想到下崗後,靠著自己從小就會的那種傳統的手藝又找到了一份新的工作,不過這份工作倒不用她朝九晚五地去上班了。
李俊英和其她下崗後的姐妹們一樣,為了能再找一份工作絞盡了腦汁,沒想到這種傳統的手工藝加工除了給外貿公司帶來利潤以外,還能給自己和周圍的姐妹們增加收入,成為新的就業崗位。
像李俊英這樣給外貿公司加工一條圍巾有20元的收入,她一天可以加工兩到三條圍巾一個月下來她就有一千多元的收入,而且根據北京市出臺的彈性就業的政策對女同志40歲以上正在領取失業救濟金的,可以享受三年的社會保險補助。這樣在家裏李俊英就靠傳統的手工藝加工實現了再就業。
看來編織這門手藝對他們這個年齡的人來説不是一件難事。即可以賺到錢,又不耽誤家務活,是一種適合她們這個群體的靈活就業方式。
現在有很多像李俊英一樣的中年女性通過手工編織實現了彈性就業,除了給外貿公司來料加工以外,還有自己設計産品創市場的,您看這雙精緻的手工編織鞋,就是出自米玉英姐妹倆的巧手。
有了好的産品,能不能有好的銷路可是最關鍵的,説到這個問題姐妹倆覺得有些犯難。
為了幫助她們的産品找銷路,社區正在想辦法。下一步我們通過社區的形式 跟外貿有關部門進行一些溝通 聯絡一下 拓展一下他們的銷路渠道這樣可能更好一些正好趕上新春佳節 我們地理優勢比較方便就是廠甸廟會 離大柵欄社區也很方便辦事處的領導非常重視 下崗失業人員的就業情況借著我們的紡織培訓 他們的産品準備拿到廠甸市場給他們提供一個空間將進行免費或者優惠的方式來給提供這麼一個市場把他們的産品做一個展示
手工編織是一種體現民族傳統文化的古老藝術,在現今的社會,隨著人們的審美觀念日趨的多元化,以及對於自然服飾的青睞,手工編織也將具有廣闊的市場空間。如果你具有編織技巧,如果你敢於開發、創新,那麼就別猶豫了加入她們的行列吧!這裡還有廣闊的空間等著你,給自己一個機會,其實崗位就在你身邊。
(編導:洪梅 攝像:李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