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你問那一位進城務工的農村青年,他們都有一個充分的理由,一個美好的願望,但是他們往往在城門口嘎然止步,因為橫在他們面前的還有一道門檻兒——那就是“素質準入!”所以不少進城務工的農村青年就在這道門檻前徬徨失落。
李光華:“剛到廣州來,很難適應這種環境的。我剛來廣州的時候,覺得那麼一大片天地,哪有我的立足之地?剛來找工找了十多天,就有心灰意冷的感覺,競爭力特別強,文化程度太低一般找工作很難找。我現在沒有事情做,因為我文化太低沒有什麼特長。”
廣東省今年年初,在公佈用工信息的同時也公佈了對進城務工人員的素質要求,87%的企業要求具有初中以上文化,58%要求達到初級工以上水平,13%的崗位要求具有中級工並具有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
胡總:“現在公司對員工的素質要求很高,特別是對專業技能要求比較高,首先國家法律規定有些崗位必須持證上崗的,這個絕對的門檻。如果沒有這個資格,也就是沒有具備這個基礎知識,或專業操作技能,作為企業是不會錄取的。
對於進城務工青年來説,當然都希望有這麼個學校對他們進行培訓,幫助他們跨越這道門檻兒,達到企業和城市對他們的要求。1996年共青團中央在全國實施千校百萬培訓計劃,為提高進城務工農村青年的技能素質對他們進行有效的培訓。”
團中央:“當時我們還是以企業為主,因為當時我們剛剛開展這個計劃的時候,還沒有很多的經驗,企業接受了這些進城務工的人員,為了提高企業勞動生産率,提高企業産品的質量,必須對他們培訓。我們也按照團中央要求,在一些企業,依託他們技校,中專、培訓中心,建立一批進城務工青年的千校百萬的培訓學校。”
李光華就是這項培訓計劃的受益者,不但跨越了第一道門檻兒,還跨越了自己從來未想到的高度,成長為一個具有較高素質的新型進城務工青年。對此他深有感觸。
李光華:“我們剛來的時候,可以説一張身份證就可以了。其他的證書都不要,但是到廣州幾年以後,就慢慢發現,這個社會在進步,而且每個企業,每個用人單位,都對就業的問題比較嚴格,而且現在一年比一年不同了。”
李光華是96年從江西農村到廣州的進城務工青年,當初只能做一名裝配線上的操作工,後來經過培訓學習,目前已經成為一家合資企業的白領。
市團市委書記:“我們也通過千校百萬這個工程,為廣大進城務工青年提供了一些有效的培訓,更多地進城務工青年,能夠在我們培訓學校得到很好地培訓,能夠掌握更多職業技能。提高他們的就業能力,和競爭能力。”
團校:“進城青年,他們還沒有足夠的能力和技術,參與就業的競爭,需要根據我們國家勞動部門的規定,有一個勞動準入的制度,所以他們必須通過學習領取有關的技術等級證書,所以到學校來。這裡不但是員工宿舍,也是幹校百萬工程的一所學校。這有四五千外來工,我們沒有這筆資金來學習,在這裡中心團委就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機會。設立了一個金雁學校,他們免費學習,讓更多的外來工大家一起學習,我們就要抓住機會,在這裡很多外來工非常感謝中心領導給了這樣一個好機會。”
在廣州,“千校百萬培訓計劃”的實施提高了一大批進城務工青年的素質,而培訓機構也一直在為這些農村青年提供更為企業需要,更貼近市場需求的培訓而努力,在務工青年中培訓外語人才,也為他們在外資企業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胡總:“首先企業在不斷發展,企業生産形勢,管理模式在不斷改進,也就是企業的技術含量不斷增加,對管理更加規範,更加系統,這就意味著對員工的要求,綜合素質要求比較高,尤其是外資企業,我們對外面一些交流很頻繁,所以我們對外語的要求是比較高,為了發展,必須掌握自己部門專業機能,還有一個作為交流工具的語言。”
與李光華的同行的姑娘也是來自廣西農村的進城務工青年,通過培訓、自學,英語水平得到了較大的提高,從普通的操作工進入了外企的管理層。“我們公司裏面,同事跟同事之間的交流都是用英語,發的電子郵件都是用英語交流。在工作的過程當中,我就發現自己英語比其他的同事要差一點,所以我就去參加更多的培訓,提高自己的英語會話、寫作能力。”
李光華説:“我們公司現在也組織了一次英語培訓,因為我以前是初級英語拿到證,現在搞一個中級英語,公司在開辦一個班,這個班就是我負責。我們公司有的科長經常要加班,沒時間去上課,第二天我就要輔導他們學習。”
他現在不僅成為一位公司的白領,還是深受大家歡迎的英語教員。李光華在現在的環境裏可以説是如魚得水,自己的才能得到了充分地的發揮。他現在還是《金雁文學社》的主編。
“在團委我是負責金雁文學社,金雁文化社這是對外來工來説,就是給外來員工業餘傾訴的一個天地,自己有很多的故事,很多的心理話,都想把自己東西寫下來,寫下來就發表。”她説。
團市委:“像我們廣州技術開發區,也創辦了一張完全由進城務工青年自己主編的報紙,叫金雁報,這個報為進城務工青年發表自己的一些對企業建設的一些好的建議。另外對打工生涯裏面一些感想,特別也為進城務工青年文學愛好者,也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園地,也得到了好評。”
越來越趨於成熟的城市用工市場對城鄉青年是公平的,它只有一個標準。就是你具備不具備進入企業的素質,如果你要進入城市,你就要提高自己專業技能,提高自己綜合素質,包括一些傳統的企業——餐飲服務業也需要文化水平和專業技能,原來能大批吸納只憑一身力氣和汗水的建築工業,因採用現代機械工藝的生産手段,已把不能達到素質要求的進城務工青年拒之門外。
胡總:“所以如果要進城務工的青年,要把工作做好,首先做很多學習,一個理論上的,還有實際操作技能,也就是需要的專業資格證必須取得,還要保持不斷學習的心態,現在大家都講終身學習。工作後,要不斷保持學習的狀態,不斷地擴充自己的知識結構。”
企業領導:“我個人認為,因為形勢在變,不是我們過去那种老觀念了。在一個地方可以吃一輩子,現在要有一個新的觀念,就是我這飯碗走到哪兒都有飯吃,在觀念上有一個根本的轉變。”
團市委:“我也希望我們進城務工青年,更多提升自己思想水平,道德素質和技術能力,這是他們適應現代化大都市生活和工作很重要的條件。”
進城務工青年很多年紀比較輕,他們對自己今後的發展沒有考慮,所以我覺得他們在廣州工作期間,就為今後的發展有所考慮,多學習,能夠回家鄉創業的勞動技能,為自己今後的發展,設計一個很好的計劃。
現代生産力的發展必然伴隨城市化的發展,伴隨著農村剩餘勞動力向城市的轉移。共青團中央在幹校百萬培訓計劃實施的第六年又提出進城務工青年發展計劃,為我們展示了一個美好的前景,而進城務工青年要想實現自己的願望,就要做到有備而來,並且還要有一個發展計劃。同樣,這裡也是一個廣闊天地!
(編導 唐志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