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全國再就業工作會議出臺了一系列再就業優惠政策,其中很重要的一項內容就是鼓勵國有大中型企業主輔分離,妥善安置富餘人員。國有大中型企業利用主輔分離,輔業改制的形式安置富餘人員在很多地區正在進行,其中湖北省是這項工作開展較早的一個省份。
湖北省勞動廳廳長 蔣大國:我省前後採取主輔分離,安置下崗職工達32.4萬人,尤其是武鋼和金龍泉等企業,在主輔分離中,探索著一些有益的經驗和新的途徑。武鋼安置下崗職工達到了74700多人,金龍泉也分流了400多人。他們減少了政府的財政壓力。也調動了下崗職工,他們自主經營自主發展産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也充分利用了國有企業富餘的優勢,利用一些閒置資産,來發展加工業第三産業,為主業服務。這樣既保障下崗分流職工的權益,為他們提供了就業的途徑,也維護了社會的穩定。
主輔分離意味著為主業服務的輔業,將從母體中分離出去獨自面對市場的風雨。很顯然,新生意味著陣痛,而分離也許更有利於孩子的長大,湖北省大中企業不是機械地把減員的包袱扔給社會。而是通過主輔分離,以新機制哺育分離後的企業職工,讓他們自主發展、壯大,提高自身的素質和能力,從而獲得新生。成為獨立的闖蕩市場的生力軍,並且使自己和其它新生企業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參與競爭增加效益,湖北省荊門市金龍泉啤酒廠就曾經歷過這樣的發展過程。
金龍泉啤酒廠書記:我們湖北金龍泉集團是1978建成投産的。歷時20多年,在過去計劃經濟體制運行的情況下,我們的企業,跟其他的國營企業也面臨著機構臃腫和人浮於事這樣一種現象。我們面對著市場競爭的這樣一個時機,怎麼樣加快我們企業的發展。所以我們公司研究對我們企業必須要進行改制,改制的本身要解決結構臃腫和人浮於事的這樣一個問題。但是怎麼樣去解決這個問題呢?
推銷員:當時最怕下崗,下崗沒事幹,沒有收入無法生存。
減員會帶來陣痛,但沒有這次陣痛,負重前行的主業就不能和新生企業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平等競爭,就沒有發展的活力,
金龍泉啤酒廠書記:主輔分離以後,對主業而言,精減了人員,由2200人,精減1800人,減少了400人。這400人是什麼概念呢?我們一年將近減少了6百萬的開支。
減員後的企業輕裝上陣,但如何解決分流下來的職工成為擺在主廠面前的一個問題?
總經理:不要把員工當包袱。我們認為,在我們公司工作幾十年的員工,應該是我們公司的財富。
華興印刷包裝公司在分離前是專為主業服務的一個部門,主輔分離後改製成一個股份公司,他們一方面面對市場尋求産品的銷路,另一方面廣納人才,特別是將企業分流的富餘人當做財富。
原來企業改制之前,很擔心到時候沒有生存,沒有生活的出路,晚上睡覺都睡不覺。現在通過下崗之後,重新上崗,在合資企業上班。只要自己肯勞動,踏踏實實工作,還是可以拿到錢。原來我每月平均收入200多塊錢,現在可以拿到五六百,甚至高的可以達到七八百。
改制前的華興印刷包裝公司原來只有職工80人,改制後職工發展到161人,吸收原下崗職工74人,年利潤增長3.5倍達到了140萬元,真正成為獨立發展的有競爭能力的新興企業。企業發生的變化人們都看在眼裏。
印刷廠 廠長:主輔分離以後,我們感覺到有三個方面的變化。一方面員工的思想觀念發生了根本變化,因為主輔分離以後,我們這一塊主要是民營化,民營化以後,職工的國營身份是徹底割斷了。職工的精神危機,和危機感的意識堅強了,我們的崗位不是一成不變了。能者上,庸者下,使我們的企業活力增強。
由於改制改變了主廠和輔助廠單純依賴性的供需關係變成市場關係,也就是買賣關係。從以前主廠喂奶吃變成自己在市場上找奶吃,這一變化給分離出的玻璃瓶廠帶來了壓力,也成為了動力。
玻璃瓶廠 廠長:我們這個産品跟金龍泉啤酒是一個配套關係,我們的産品全部是給它供應,那麼改制以後,這就變成了兩個企業,他們可以到外面找生意。我們實際上跟他們是一種供求關係,在市場上完全是一個買賣關係,所以這樣勢必給我們造成經營上的壓力。
壓力同時也是動力,推銷員是市場最直接的開拓者,他的體會更深。
推銷員:原來沒有剝離的時候,我們直接做金龍泉的生意,我們主要對它供貨,對市場開發的力度比較小。但是主輔分離以後,把我們推向市場以後,我們必須除了金龍泉這個客戶以外,更重要的是所有的啤酒廠。最重要一點,把我們推向了市場。因為我是搞銷售的,從我切身的體會來説,也就是這一點。
印刷廠 廠長:主輔分離以後,我們變化表現在第一個是經營方面。我們的産品前年的銷售,通過大家的努力,已經銷到了湖北、湖南以及重慶等11個省市。産品找到了銷路。而且員工産銷變為百分之百以後,員工的求職觀念發生變化了。
原來與主業關係最直接的玻璃製品公司改制後,接納了主廠分流職工106人,同時還吸收了原市國營造紙廠的161位下崗工人。兩年後實現利潤200萬元,比改制前的利潤凈增3.3倍。這樣的事實給了我們一個啟示,企業在自身發展中只要肯挖掘潛力,承擔社會責任,一定會找到新的發展之路。
勞動廳 廳長:我認為,擴大再就業,黨委政府是第一責任人,企業是直接責任人,企業應該把擴大就業途徑,拓展挖掘內部的就業潛力作為一項主要內容。把下崗分流人員,主動吸收到第三産業,不把他們推向社會,既減輕了政府的壓力,又減輕了財政的壓力。
對於企業來講減員增效是符合經濟規律的重要舉措。不把企業從過重的社會負中擔解放出來,企業就會被拖垮,就無法參與市場競爭。更重要的是通過主輔業分離,經歷了陣痛後的輔業,改變了機制,適應了市場經濟,自主發展,有了造血機能,以發展生産解決就業問題是減員增效的根本目的。
這就是被金龍泉集團收購的原國有啤酒廠,在這之前,由於生産管理混亂,設備落後曾一度徬徨過。
工人:我們廠對産品質量不怎麼注重,失去了市場的競爭力,我們的啤酒廠就曾經停産過,當時我們的職工沒事幹,大部分人都到外面打工。
女工人:剛剛40歲下崗,下崗以後這段時間,在家里長期都在工作,現在一下子下來了,在家裏很不適應,也出去找了一些工作,由於年齡偏大,找工作特難。
我們從他們創造性的做法得到一些有益啟示。但是,國有大中型企業在改革中面臨的普遍性難題,減員增效和下崗職工再就業的問題絕非一種模式就可以全部適用的。
廳長:我認為,要根據企業各自的優勢和實際來確定。所以我們提倡因地制宜,分類推進。當前的企業效益比較好的,我們主張積極推進,主輔分離,發展第三産業和服務業,安置下崗分流人員。當前企業不太景氣的,尤其是瀕於倒閉這樣的特困國有企業,就要採取多種形式了。一種採取主輔分離,還有的採取互産,有利採取改組改制,聯合組織民營股份多種形式的企業。多途徑來安排、安置下崗分流人員,對個人來講,職工也一樣,因人制宜,分層推進。不能一個堅持一種,最主要的一個原則,就是不能搞一刀切,一律化,一定要從關心職工,維護職工,代表職工的權益,及時把積極妥善安置好為出發點,以維護社會的利益,代表職工權益為目的,積極推進國有企業改革、深化和發展。
(編導:唐志輝 攝像:郝紅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