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電視指南 |  體育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國家地理 |  生活頻道 |  視聽在線

CCTV.COM         



大陸外先鋒話劇現狀(台灣、香港、馬來、尤其是日本)


  進入二十世紀,西方現代戲劇接受了東方戲劇其中包括中國戲曲的很大影響,許多現代戲劇藝術大師,都或多或少從我國的民族戲劇中獲得啟示,汲取了養料。同時,回顧我國八十年代的戲劇活動,有的導演藝術家這樣總結説:“我們是在‘東張西望’下進行戲劇革新的。”所謂“東張西望”,乃是指既把目光投向我們自己的東方藝術明珠——民族戲曲藝術,同時又把目光投向西方的各種現代戲劇流派,經過鑒別,為我所用。

  縱觀中國小劇場話劇,他們的組織形式多采用劇院外的“工作室”,如蛙實驗劇團,鴻鵠創作集團,演劇研究工作室等,但始終是同樣的一群人做主力。當然,隨著時間的流逝,總體風格也發生了變化:

  80年代的所有導演和舞臺美術家,吸收了許多西方的東西,眼界打開了,以林兆華、文興宇為例,他們的最大特點就是吸收外國的手法,外國的呈現形式,和他們對待世界的基本態度,把70年代舞臺沉悶的視覺和聽覺形象一掃而光。80年代建立了所謂的“傾斜的舞臺”,吸收了布萊希特和梅耶荷德的理論;

  而到了90年代,林兆華、牟森和孟京輝三人為代表,不按過去的方法走,而強調創作理念的個性化,這已經不是在舞臺上展現一個新的形態,而是要展現創作的極端的個性,這種極端的個性又是和戲劇美學、和每個人的追求連在一起的,這就是80年代和90年代的徹底的區別。

  日本的小劇場發展很快,從70年代到80年代再到90年代,現在日本的小劇場有近千處,每天晚上光東京就有三四百處演出。香港也是一樣,共有七八十個劇團,其中有主流的,如中英劇團、香港話劇團、演戲家族等,排的戲講究故事情節與人物形象,票房成績不俗,還有象進念廿面體這樣的年輕劇團,一直堅持排非主流的話劇。

  必須承認,中國小劇場的産生發展與國外不同,它既要承擔先鋒、實驗、叛逆的責任,又要成為大劇場的補充,這也正是中國戲劇的狀況。但無可否認中國導演對小劇場有天然的適應性,他們一般都畢業于專業院校,上學時大都在禮堂、小劇場裏折騰,十分自由,而進小劇場確實比較隨意,並在心態與手法上得到解放,這種解放也帶來創作上的快感。可是在北京,話劇還並沒有發展到能夠引領人們主流生活的階段,一切都是相對的,主流走不動,那實驗性的東西肯定只能佔半壁江山,主流越大,邊緣就越豐富。從一定角度來説,我國小劇場的現有狀態是一種落後和退步。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