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和挪威科學家今天在這裡表示,希望加強兩國科研人員在北極研究方面的學術合作,共同考察北極地區對全球氣候、環境等方面的影響情況。
為創建我國首個北極科考站,中國北極科學探險考察隊17日淩晨抵達挪威北部城市特羅姆瑟,隨後和設在這裡的挪威極地研究所進行了學術交流,並聽取了挪威專家對中國建立北極科考站的建議。
挪威極地研究所所長歐海姆教授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説,因地理上的關係,挪威很早就開始對北極地區進行科學考察,1908年建立了北極研究所,1993年挪議會通過決議,將該研究所從首都奧斯陸遷到特羅姆瑟,1995年挪政府把包括挪威極地研究所在內的4個研究所和2個政府機構合併成現在的“極地環境中心”。中心擁有世界最先進的科研設備,供全球科學家從事極地研究。
這位在美國俄亥俄州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的科學家表示,中國是世界上有影響力的大國,中國的科研力量也相當雄厚。“挪威極地研究所每年都和許多來自德國、英國、美國、日本、意大利等國家的科學家進行有關北極考察項目的合作,我很樂意在特羅姆瑟接待來自中國的專家。”
歐海姆教授指出,中國是北半球的大國,加強對北極地區的研究對中國自身的發展顯得尤為重要。挪威極地研究所在這方面願意向中國科學家提供各種便利條件。
組織此次北極考察的中國科學探險隊隊長、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學家高登義説,北極地區是影響全球,尤其是中國氣候、環境變化的關鍵區和敏感區之一,中國科學家希望能和挪威極地研究所加強在多學科領域的研究合作。
高登義説,挪威極地研究所對北極冰川和生物的研究在世界上佔領先地位,除加強在這兩方面的學術交流以外,中國科學家還打算和研究所開展北極氣候、環境等方面的合作項目,並計劃在未來兩年內簽署相關合作協議。
這位中國第一位完成對地球三極地區(南極、北極和青藏高原)考察的學者指出,北極科學研究已經成為聯合國認定的全球重點研究區域,中國應該加入到北極科學研究的國際大家庭中。
“國際合作已經成為當代極地研究的最顯著的特點之一。在過去20多年中,中國科學家一直積極參與南北極考察和有關的國際學術活動,為擴展人類對極地的了解做出了自己的貢獻”,高登義説。
高登義率領的北極科考隊將在當地時間19日淩晨飛往此次考察的終點站——挪威屬斯瓦爾巴德群島,在那裏建設中國第一座北極科學探險考察站,並開始對北極地區進行為期三年的多學科綜合科學考察。這將是中國對北極持續時間最久的一次科學考察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