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地質學家劉嘉麒今天在此間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説,挪威屬斯瓦爾巴群島的地質結構極其多樣化,對這裡的地質情況加強研究有助於了解全球氣候環境變化的機制。
劉嘉麒所在的中國伊力特 沐林北極科學探險考察隊正在斯瓦爾巴群島進行科學考察。他指出,從地質學角度看,斯瓦爾巴群島簡直就是一部打開了的史書,在這裡,地質學家可以考察從十幾億年以前的前寒武紀到第四紀以來的各個地質時期。“斯瓦爾巴群島非常完整連續地保留了如此之長的地質歷史,像這樣的地方,世界上是不多見的。”
這位地質學家説,斯瓦爾巴群島的沉積岩裏有許多化石,地質學家利用這裡的化石可以研究地球的發展史。這種沉積地層可以在斯匹次卑爾根島的眾多桌狀山脈裏找到,這些雪山大都峰頂平坦,斜坡如樓梯一般,而且沒有褶皺,説明至少最近四億年以來這裡的地殼運動非常平穩。
記者在當地的旅遊紀念品商店裏購得幾塊化石,其中一塊為軟體動物化石,巴掌大的石頭上嵌有三個形似蚌類的化石,還有一塊為針葉化石,葉脈清晰地平展在石頭上。
劉嘉麒教授指出,蚌化石為三疊紀即兩億年前形成,樹葉化石大致在一億年前形成,結合斯瓦爾巴群島上盛産煤炭的情況,顯然若干年前這兒曾有茂密的森林,完全不同於現在的極地氣候,由此可以推斷斯瓦爾巴群島可能是從北緯六十度以南的北溫帶漂移到現在的位置的。
“如果能把這種漂移的過程、時間、動力及機制搞清楚,對於地球板塊理論、地球動力學無疑是一個很大的貢獻。”他説。
這位中國第四紀地質學家在斯瓦爾巴群島考察期間,與在這裡工作的各國地質學家進行了廣泛的學術交流。他認為,目前國際上對斯瓦爾巴群島的地質研究還處於初級階段,除了板塊漂移問題尚待澄清,仍有許多未解之謎,如斯瓦爾巴群島和毗鄰的格陵蘭島處於同一氣候帶內,在格陵蘭島上的冰川的厚度達到兩千多米,而斯瓦爾巴群島上的冰川只有幾百米厚,這樣明顯的差別是如何造成的,值得進一步探討。
“對這些方面進行深入研究,並和青藏高原以及南極進行對比,有利於加深對全球氣候環境變化的理解。這項研究的影響是深遠的。”劉嘉麒説。
他認為,如果中國科學家在斯瓦爾巴群島建立科考站,進行長期的連續地質研究,很有可能獲得重要學術成果。 (記者裴劍容 張繼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