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學習“您出差返家的路上,用手機或掌上電腦發出幾條簡短的指令,啟動您家中的數字化電器。當您到家時,微波爐已經把飯菜燒好,熱水器已把熱水燒足,洗衣機已經把臟衣洗凈烘乾熨平,物配中心送來您採購的商品……”這是2001年5月21日《福建日報》一篇評論文章中描寫的人們對數字福建建設的暢想。
一眨眼,不過二十多年。這些曾經的美好想象,如今都已成為現實,成為人們日用而不覺的生活方式。
彼時,時任福建省省長的習近平提出並推動實施的“數字福建”的建設目標,如今也已成為指引我國數字化、網絡化、智慧化高質量發展的思想源頭和實踐起點。
2025年開年,人工智慧技術的新一輪浪潮撲面而來。
人形機器人身着花棉襖、手舞紅手帕亮相央視春晚舞臺;數千架無人機在重慶夜空上演一場場視覺盛宴;“義烏老闆利用DeepSeek賣空小商品”的新聞登上熱搜,如何用AI賺錢成為網友討論的熱點……
外媒評價:“這已經不是中國高科技行業第一次用創新産品征服世界了,我們只要想一想TikTok在全球的成功,或中國電動汽車以令人目眩的速度進軍各國市場,就能明白。”
2025年2月13日,春晚同款機器人空降武漢洪山區,迎接返校的同學們。
蘊藏遠見卓識的戰略藍圖,總能在變革浪潮中精準錨定航向。
2013年9月底,十八屆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第一次走出中南海,把“課堂”搬到了中關村。
在這裡,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即將出現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與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形成歷史性交匯,為我們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供了難得的重大機遇。
此後,無論是赴地方考察,與科研人員面對面交流,了解重大科研進展;還是召開相關會議,分析總結科技創新的內在規律,部署重大戰略任務……總書記始終關注並大力推動數字中國建設。
2018年,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工智慧是引領這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具有溢出帶動性很強的“頭雁”效應。
2021年,人工智慧在我國“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的優先級進一步提升。
“積極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推動人工智慧在人們日常工作、學習、生活中的深度運用,創造更加智慧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
…………
總書記的一系列指示、要求、部署,推動我國人工智慧與製造、醫療、教育、交通、農業等多個領域深度融合。各種智慧科技的應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廣度“飛入尋常百姓家”。
2024年11月21日,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上,參觀者通過AI全息互動“和古人碰杯”。
從浙江到新疆,從北京到西藏,多次超遠程國産機器人手術順利完成,人工智慧與醫療的深度融合為邊遠地區群眾帶來普惠醫療;
植保無人機施肥撒藥,智慧系統精準灌溉,巡檢機器人穿梭於現代化畜養廠房,農業創新“生態圈”讓農業現代化更加具象;
依託智慧遠程技術,鄉村與城市的孩子們同上“一堂課”,優質教育資源不斷下沉,教育公共服務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惠及全體人民;
…………
2023年底,習近平總書記出席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會議聚焦的第一個主題就是“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釋放“發展數字經濟,加快推動人工智慧發展”的強烈信號。
次年7月,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發佈19個新職業,其中半數以上與人工智慧密切相關。
《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24》顯示,2023年我國新增人工智慧企業148家,人工智慧核心企業數量超過4500家;截至2023年底,人工智慧發明專利有效量達37.8萬件,同比增速超40%。
今天的中國,正以人工智慧“+”速度,不斷奔向更廣闊的未來!
總監製丨駱紅秉 魏驅虎
監 制丨王敬東
主 編丨李璇
編 輯丨孫曉媛
視 覺丨郝鳳林
技 術丨毛永豐
校 對丨劉禛 孫潔 宋春燕 毛長志 李英卓 任佳
出 品丨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視網
掃二維碼 訪問央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