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解讀現代化産業體系是現代化國家的物質技術基礎。加快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統籌發展傳統産業轉型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産業培育壯大是必經之路。
1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遼寧考察時聽取遼寧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彙報。在談到加快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時,總書記提到兩個“強化”:一是傳統産業要“強化産業基礎再造和重大技術裝備攻關”;二是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産業重在“強化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深度融合”。
傳統産業是現代化産業體系的基底。
本次考察中,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本鋼板材冷軋總廠第三冷軋廠。他深入集控中心了解集控智慧系統運行情況,走進車間了解冷軋工序、技術創新、産品性能。
看到本鋼日新月異的變化,總書記感慨萬千:“本鋼是我們國家的老企業,通過鞍鋼重組本鋼,完善現代企業制度,推動産業轉型升級,現在又煥發青春。”
本鋼有120年建廠歷史,參與並見證了新中國工業的崛起和輝煌。新中國自主設計製造的第一輛解放牌汽車、第一枚運載火箭都使用了本鋼的鋼材。
面對去産能的陣痛與行業下行的重壓,這家飽經風霜的老鋼企又毅然踏上了産業基礎再造和重大技術裝備攻關之路。
如今,本鋼憑藉研發新技術新産品,以兼具輕量化和安全性的超寬幅冷軋鋼板更好滿足新能源汽車需求,實現了向“新賽道”的切換。
産業基礎和重大技術裝備水平代表一個國家工業綜合實力和産業發展水平。在製造業發展中,重大技術裝備發揮着“頂天”的引領作用,産業基礎則起到“立地”的支撐作用。
在我國,傳統産業在製造業中佔比超80%,是推動經濟增長的基本盤。東北地區是我國重要的工業基地,傳統産業體量龐大。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後四次到遼寧考察,深入多家企業調研。
在瀋陽遠大企業集團,總書記詳細了解建築幕墻、電梯等産品的生産銷售情況,對企業勇於走出去、搶佔海外市場的做法表示讚許。
在瀋陽機床集團,總書記在聽説公司年輕研發團隊自主開發的智慧數控系統質量和性能居世界前列、打破了國外企業長期壟斷的消息後,十分高興,誇讚大家長了中國人志氣。
…………
今日之遼寧,傳統産業不斷“煥新”。2024年,遼寧化工、建材、鋼鐵、有色等規模以上工業的主要耗能行業,單位增加值能耗較2023年均有所下降。這些原材料工業關鍵工序的數控化率超75%,已提前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
△ 圖為中船重工莊河Ⅱ號海上風電場項目,一台臺“大風車”迎風起舞。
戰略性新興産業具有知識技術密集、物質資源消耗少、成長潛力大、綜合效益好等特徵,是引領未來發展的新支柱、新賽道。
2013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冒着滂沱大雨前往大連船舶重工集團海洋工程有限公司考察。總書記語重心長地説,“要順應建設海洋強國的需要,加快培育海洋工程製造業這一戰略性新興産業”。
202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上明確提出:“積極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進製造、電子信息等戰略性新興産業,積極培育未來産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産力,增強發展新動能。”
從一域到全局,戰略性新興産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今日的遼沈大地,向“新”浪潮不斷涌動。在1月16日公佈的遼寧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有這樣一組數據格外亮眼——22個重點産業集群中,戰略性新興産業營業收入佔比首次超過1/3。
科技創新引領産業向“新”。2024年,遼寧省新增科技型中小企業6206家、高新技術企業1625家、“雛鷹”“瞪羚”企業940家,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産業已成普遍共識。
産業向“新”驅動科技創新成果加速轉化。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發的新型“人工樹葉”,放入水中在陽光照射下即能“呼吸”,實現太陽能到化學能的轉化;瀋陽某公司通過技術積累不斷迭代,掌握了全球領先的高速磁懸浮儲能飛輪完整技術體系,開闢出電磁儲能新賽道。
本次考察中,總書記在聽取遼寧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彙報時進一步強調,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産業重在強化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深度融合。
企業一頭連着需求,一頭連着供給,是推動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深度融合的關鍵一環。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
2025年,遼寧計劃常態化開展科技需求與成果轉化雙向“揭榜挂帥”,完善中試基地服務功能,讓更多科研成果走進車間、走向市場。
遼寧之機,亦是全國之機。向“新”而行,以“質”致遠,未來可期!
總監製丨駱紅秉 魏驅虎
監 制丨王敬東
主 編丨李璇
編 輯丨李丹
視 覺丨郝鳳林
校 對丨劉禛 李珊珊 閆田田 梁雅琴
出 品丨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視網
掃二維碼 訪問央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