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孝聞名的村莊
在山東臨沂白沙埠鎮,有一個名為孝友的村莊。村如其名,這裡到處都能看到“孝”的痕跡,“孝心路”“孝心亭”,以及各種方便老年人生活的設施設備。
孝友村是瑯琊王氏的發源地和祖居地,生活於此的大多數村民都是瑯琊王氏後裔。王孝敬是瑯琊王氏第52代後人,人如其名,“孝敬”二字在他心中分量很重。而他孝敬的人,是與他沒有血緣關係的繼母。
王孝敬幼年喪母,父親再婚後和繼母一起生活。繼母的到來溫暖了他的童年,她會給他攤煎餅,包好、卷好,讓他帶去上學;給他做鞋子,春天一雙、秋天一雙。母親來了,他變成有人疼的孩子了。
成家後,王孝敬和妻子一起照顧繼母,平日裏無論工作多忙,他每天都要回家陪母親吃晚飯、聊天。在夫妻倆的悉心照料下,老人以95歲高齡安然辭世。
當地人對於老年人的關懷,不僅在養身,還在養心。為了讓老人的晚年生活愉悅,村裏早在十多年前就開始組織“孝心游”活動,兒女們誰有空誰跟團照顧,出行的費用由子女承擔。
你教我寫字 我承你心志
瑯琊王氏,中華民族歷史上一個赫赫有名的家族,有着“華夏首望”之稱。從東漢到明清的1800多年間,共走出92位宰相,有600多人的名字被寫入正史。
瑯琊王氏人才輩出,王羲之就是其中的代表。他的《蘭亭集序》被稱作“天下第一行書”,為歷代所敬仰。但對於王氏後人來説,他的另外一幅作品《姨母帖》,有着更重要的意義。
王羲之的姨母是東晉著名女書法家衛夫人衛鑠。七歲那年,他跟隨姨母學習書法。對這個天資聰穎的外甥,衛夫人寄予厚望,她將畢生所學傾囊相授,希望他能夠把書法藝術傳承下去。
王羲之也把衛夫人當作母親一樣孝敬。一天,家仆匆匆來報,衛夫人病逝。驚聞噩耗,王羲之內心久久不能平靜,於悲慟欲絕中寫下了著名的《姨母帖》。自那以後,王羲之更加勤於練習書法,終成一代“書聖”。
古語説“夫孝者,善繼人之志”,王羲之承姨母的書法衣缽,且青出於藍,成為後世稱讚的“書聖”,正是一種承接先人之志的孝行。
瑯琊王氏 孝友格天
瑯琊王氏以孝傳家的家風,可以追溯到東漢時期。孝友村中矗立着一座孝友祠,祠堂中供奉着王家三位重要的先祖,其中一位是“孝聖”王祥。
相傳,王祥母親早逝,繼母朱氏對他十分刻薄,但他依舊篤孝至純。寒冬臘月裏,繼母想吃鮮魚,他便脫下衣服趴在冰上,試圖融冰取魚。王祥的孝心感天動地,兩尾鯉魚從冰下躍出。這便是《二十四孝》中“臥冰求鯉”的故事。
王祥篤孝至純,弟弟王覽也不遑多讓。王覽是朱氏親生,一次,在得知母親欲用酒毒害兄長時,他奪過酒就要飲下,朱氏至此罷休。王覽的故事也被列入“二十四悌”。
王氏兄弟的故事傳頌千年,明朝嘉靖皇帝對二人的故事大為感動,題寫“孝友格天”四個字贈予王氏家族。孝友村的名字,也由此而來。
從歷史上的“臥冰求鯉”到今天的“王孝敬孝母”,走進瑯琊王氏的歷史和今天,可以真切感受到這個古老家族對於“孝”的理解和實踐。
今晚20:00,鎖定CCTV4《記住鄉愁》,走進瑯琊王氏祖居地,感受一片孝心浸潤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