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是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節前買年貨,不僅滿足了節日期間的生活需要,還承載著人們對新年的美好期盼和祝福。隨著春節申遺成功,2025年年味煥新,呈現出新的消費趨勢和人群特徵。
近日,商務部會同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市場監管總局、國家郵政局和中國消費者協會宣佈于1月7日(臘月初八)至2月5日(正月初八),共同指導舉辦“2025全國網上年貨節”。這是商務部2025年首場線上重點活動,也是春節申遺成功後的首場全國性網絡促消費活動。
年貨節,哪類人群最愛買?他們最愛買什麼?電商平臺數據顯示,消費回暖,文創禮品在年貨節中銷售同比遠超其他品類。消費人群年輕化,95後成為消費年貨的絕對主力,00後的消費力增幅最快。對於年貨,年輕人表現出對中式美學的熱愛以及對個性化禮物的追求。並且,他們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正在增強。
復古新生
年味有創新有懷舊
年輕人正以他們獨有的方式,復興著傳統年味。在年夜飯的餐桌上,他們不僅是品嘗者,更是創造者。新奇口味、創新工藝、新鮮場景和升級品質,展現出他們對年味的獨特理解和追求。同時,他們也不忘享受“懷舊美學”,那些舊舊的年味,在心中依然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
“年味嘗新派”中,25歲至40歲的中青年佔比近七成。這裡既有喜歡張羅各种家庭、朋友聚會的闔家歡聚客,也有喜愛或擅長烹飪、備上年味大餐的備貨囤菜族,還有抓緊將家中清掃乾淨、迎接新一年的年關“清潔黨”。
熱度高升的年貨名單中,某急凍點心品牌推出了福祿湯圓,解鎖了腐乳加奶黃流心口味,另有兩個零食品牌則聯名創新推出麻辣辣條味瓜子,新鮮口味讓人上頭。甜酒、熱紅酒、米酒等小眾酒類在電商平臺的交易指數速增,Homebar(家庭小酒館)成為年度飲酒新場景。
數據顯示,“短保速鮮”“品質年味”相關關鍵詞在2024年年末搜索熱度速增,幹巴麵包、短保麵包、高端預製菜半成品、進口牛肉等關鍵詞搜索熱度增速均超100%。
《小巷人家》《玫瑰的故事》《南來北往》等電視劇的熱播,帶著大家回到上世紀80~90年代,掀起懷舊風潮,全民開始尋找記憶中的味道。老式80後懷舊零食、老式糕點、咪咪蝦條、麥麗素等零食熱度速增,蠟筆小新、葫蘆娃、櫻桃小丸子等兒時古早IP也煥發生機。
花式禮贈
年貨包裝美學升級
在年貨禮贈的舞臺上,年輕人正逐漸成為主角。他們將自己的審美觀念、興趣愛好和社交需求巧妙融入年貨的選購與贈送中,展現出獨特的創意和品位。從創意禮贈到個性化定制,從美食到生活用品,年輕人以別出心裁的方式,將年味送到了親朋好友的心坎上。
“新潮禮贈家”中,30歲以下的年輕人佔比超六成。喜歡研究食品配料表的年貨甄選家,給寶寶選玩具自己卻玩心大發的潮流帶娃族,以及熱衷於潮流生活方式的時尚活力派,都屬於這一類別人群。
新人類與老文化碰撞,年輕人的送禮場景在創意、審美、分量、禮贈上呈現了升級趨勢:
雙開門設計的臉譜禮盒、採用手工竹制提籃寓意“竹報平安”的國風新年禮盒……在包裝審美方面,年貨禮包美學升級,“故宮”、“醒獅”、“景泰藍”等中式元素為年味加碼。在包裝分量方面,春節禮贈中,“巨型零食大禮包”受熱捧,禮包越做越大,內在小包裝零食越做越小,小包零食數量越來越多,充分滿足人們“社交、分享、便攜”的潛在需求。
同時,當偶像明星、影視劇、遊戲與品牌創意聯名,萬物皆可安利。如雀巢咖啡攜手《陰陽師》,加多寶搭上《星穹鐵道》,好望水則選擇了《戀與製作人》,各類創意聯名熱度飆升。年輕人將開箱作為自我表達和與世界分享熱愛的方式。
養生計劃
趁過年給身體充電
年關將至,年輕人開始了一場“重新養一遍自己”的旅程。他們通過清空職場壓力、調整身心磁場,為迎接新的一年注入滿滿的元氣。從期盼好運到中式養生,從食療保健品到心理調適,他們渴望找到內心的平靜與力量,更期待著新的一年能夠迎來更多的好運與機遇。
對應人群中,將中西養生大法融會貫通的保養進階族,通覽暢銷小説排行榜、名家著作的精神修煉家,以及熱衷於瑜伽、健身、戶外等項目的自在曠野派,都有潛力成為“高能療愈家”。
春節前,帶來開年好彩頭的財神禮包、吉祥禮盒迎來高光時刻。數據顯示,近30天“水晶手鏈”在天貓、淘寶的搜索熱度最高一天達到60萬,增速高達162%。同時,帶有吉祥寓意和好彩頭的産品,也更容易被青睞。招財擺件、冰箱貼、上上簽餅乾、定制吉祥話易拉罐等品類,熱度持續攀升。
新年新氣象,“看起來氣血很足”已成養生新趨勢。春節假期暫別職場,那些自嘲“脆皮”的上班族,終於有機會給身體充充電了。食療、保健品、補品齊上陣,職場人的健康血脈覺醒,新的一年更要能量滿格。
“食療充電”“保健協同”“醫學美護”“中醫理療”等相關品類交易指數攀升。當代年輕人隨機保健,深夜的燈光下,是加班的鍵盤聲和保溫杯裏泡枸杞的碰撞。數據顯示,枸杞、祛濕茶、黑芝麻丸等健康養生小零食的搜索熱度增速均超過15%。褪黑素、維生素、護肝片等保健品的增速也超過10%。
國風守護
非遺熱潮席捲全國
隨著春節申遺成功,一股非遺熱潮席捲全國,不僅激發了民眾對傳統文化的深厚情感,更引領了一股從文化到消費的全民非遺風尚。人們紛紛尋求與傳統文化的聯結,通過非遺技藝、民俗、美食和文創産品,感受著那份源自心底的文化自信和歸屬感。
在“國風守護人”中,20至35歲的年輕人佔比近六成。他們之中,既有熱愛漢服文化的中式時尚族,也有擅長布藝、縫紉、DIY材料的家居藝術家,以及將各種傳統技藝視為愛好的工藝暢享家。
數據顯示,2024年最後一季度,“非遺民俗”“非遺美食”等話題在社媒的互動量同比增長高達166%。非遺文化煥發新生,剪紙、絨花、大漆等非遺技藝,舞龍、腰鼓、打鐵花、皮影戲等非遺民俗重獲大眾矚目。非遺讓味蕾與記憶在傳統韻味與現代風情中穿梭,慢慢滲回現代人服飾穿搭、家居氛圍、日常飲食等生活細節中。
在這一趨勢下,潮流人士開始在非遺消費中追尋文化傳承的脈絡,在技藝傳承中接力老一輩的智慧。宋錦、香雲紗、絨花等非遺元素及面料的熱度攀升,佛跳墻、烤鴨等非遺美食人氣暴漲。
文/北青報記者 陳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