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速成班”火了,能緩解養娃焦慮嗎

來源:潮新聞 | 2025年01月07日 09:47:49
潮新聞 | 2025年01月07日 09:47:49
原標題:潮聲丨父母“速成班”火了,能緩解養娃焦慮嗎
正在加載

  “怎麼做才能讓孩子感受到你的愛?”近日,杭州市建蘭中學新一期智慧父母研修班(以下簡稱“父母班”)開營,不大的教室內坐滿了近百名家長。來聽課的學員,來自各行各業,每週三下班後匆匆趕來,只為學習如何“做父母”。

  在這裡,父母的教育理念被重塑,家長們表示經歷了多個“第一次”:第一次共情孩子的壓力,第一次體驗被大聲吼叫,第一次真正認識到自己的問題……課堂上,指導老師通過情景演練、互動問答等方式,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親子交流問題一一模擬、解答。

  在父母“速成班”,家長們都在學什麼?課程又能否解決真正的家庭教育難題?

  杭州市建蘭中學的智慧父母研修班。受訪者供圖

  尋找親子關係中的“解藥”

  “從此刻起:我要用行動去影響孩子,而不是用言語去説教孩子……”

  在父母班裏,《新父母規》是最基礎的“教材”。陳立月嘗試了6次,卻次次因為忍不住流淚而沒有完整讀完。他想起兒子寫作業慢時,自己常忍不住發脾氣,得到的是兒子進入青春期後的叛逆與反抗,“感覺自己做了很多錯事,想去彌補。”

  這是一群正在和青春期過招的父母。他們的孩子處於初一到初三年級,身體和心靈的突變就像一場劇烈風暴,常常一聊學習就炸毛,對爸媽的管束更是“一點就著”。在同樣開設父母班的杭州市錢學森學校,校醫吳娟做過一項調查,其中“作業拖拉”“學習動力不足”“情緒不穩定”是家長們在教育中最關切的三個問題。

  焦慮無處安放的家長們,希望在父母班裏找到“解藥”。

  “第一期原計劃30人的課堂,一天之內就有60多人報名。”父母班指導老師、家庭教育指導師周素琴回憶。她曾在醫療系統工作近30年,在急診室裏看過一些孩子的極端案例,想著“能幫一個是一個”,每期學員人數不斷增加。

  目前,父母班每期設置6節課程,分別圍繞厭學、人際交往、家庭衝突等6個實際問題展開。課堂上,周素琴除了借助網絡視頻課件講解核心方法,還將班裏家長的案例收集起來作為課堂情境演練素材。家長們作為“學生”,上課要記筆記,課後有作業打卡,每天需要完成微笑拍照、給孩子寫鼓勵貼等小任務。

  “一開始覺得面子上有點過不去,四十多歲的人還要來聽課,也會在意別人是不是覺得孩子有問題。”陳立月説,第一節課大家“都繃著”,但幾次討論、模擬演練後,他第一次真心實意地認識到自己的問題。

  “改變肯定不是只靠幾次課就能完成的,但我們依然可以有一些啟發。”建蘭中學學生管理部負責人壽丹表示,許多家長無法真正覺察孩子的情緒,更難以提供情感支持,課程能夠幫助他們從另一個視角審視自身,這也是發生改變的基礎。

  父母班課堂上的情景演練環節。受訪者供圖

  讓情緒正向循環起來

  韓麗(化名)是建蘭中學父母班最勤奮的“學生”之一,研修班開了5期,她也學了5期,“每一次都有新收穫。”

  令她印象最深的是一次角色模擬課堂。她扮演孩子,另一位家長扮演母親,模擬指責孩子作業沒寫完的場景。“你怎麼這麼磨嘰?時間觀念都沒有嗎?寫到晚上11點還寫不完……”韓麗一下子愣住,隨後眼淚涌了出來,“原來我罵孩子她是這樣的感覺,一句話都插不進去,太痛苦了。”

  經歷了角色扮演帶來的內心衝擊,韓麗在心裏暗暗警告自己一定不能再傷害女兒。她開始學習控製表達和情緒,不再“機關槍一樣”地衝女兒輸出,遇到想要發脾氣的情況,就深呼吸、自我對話、嘗試暫停情緒。

  當然,改變不是一蹴而就。當女兒故意動作拖拉,仿佛有意要挑戰她的底線時,韓麗還是會“氣到爆炸”,偶爾忍不住又回到指責模式。幾番回合之後,韓麗終於探索出比較有效的方法,在女兒寫作業時她就在一旁辦公,以行動帶動女兒。

  “總體還是一個螺旋上升的過程。”韓麗表達欣慰。和她一樣,許多家長也是在轉換視角中獲得內心觸動,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反思。

  除了引導家長們發現問題,父母班每節課都會教一些具體的實操技巧,其中應用最廣的是寫鼓勵貼。通過類似書信的含蓄形式,讓一些羞于表達的讚美和感謝被傳遞出來。

  韓麗給女兒寫的鼓勵貼。受訪者供圖

  韓麗打開相冊,花花綠綠的便簽紙上,是她堅持寫了一年多的鼓勵貼。有時是考試沒考好的安慰,有時是感謝倒了垃圾、稱讚按時睡覺等生活小事。她慢慢發現,女兒心情變得穩定了,激烈反駁的次數越來越少,“有時她還會寫帖子回復我,誇我是‘全能媽媽’,我們倆就形成了情緒正向循環。”

  兩個月前,建蘭中學將鼓勵貼的模式從父母班推廣到初一整個年級,在班級裏設置一面“鼓勵墻”,師生、同學間都可以寫鼓勵貼。“我們希望這份情感能量流動起來,在課堂、同伴和家庭實現聯動,幫助孩子們構建起穩定的社會支持系統。”壽丹表示。

  “給孩子治病,不如先治自己”

  做了多年校醫工作的吳娟發現,往往出現心理問題的孩子,至少一半都與家庭因素有關。

  她多次向家長介紹系統式家庭治療師弗裏茨·B·西蒙的觀點:家庭是一個致力於保持自身平衡的系統,這個系統裏任何一個人發生了變化(好的或是壞的變化),都會讓這個系統面臨失去平衡的危險,系統裏的每個人都會自發地做一些調整,設法讓這個系統重新回到平衡狀態。

  “許多孩子産生情緒問題,一定需要全家人一起參與,才能讓家庭內部達到穩態。”吳娟説,為此錢學森學校設立了星級家長學院,將父母班、家長講堂、讀書會等各類活動納入該學院,並採取積分制,目的是鼓勵家長更多參與孩子的成長。

  許翔(化名)是在一次父母班的公開討論中意識到原生家庭的影響。他説兒子數學題錯誤多,會在一旁調侃“你數學學得還不如我,要努力啊!”其他父母點醒他,這樣會打擊孩子自信,他才猛然意識到自己將上一代人所習慣的“打壓式教育”也帶給了自己的孩子。

  現在,他學會了讚美和適當示弱,稱自己在努力做“不掃興的爸爸”。家裏買了小推車需要組裝,他向兒子求助“爸爸可能裝不好”,兒子對照説明認真裝好後,他也不再説“把這勁頭用在學習上多好”,真心給出誇獎。

  家長在父母班課堂上練習微笑。受訪者供圖

  壽丹説,雖然成立父母班最初的目的是幫助解決親子關係中的問題,但實際上家長在改變的過程中,自身也能得到療愈和成長。甚至這种家庭內部行為模式的改變也會延伸至生活中的其他關係,包括夫妻、朋友、同事等。

  一次課程結束後,一位在單位擔任領導職務的爸爸特意拉住壽丹:“上了這門課,和下屬好像相處得更好了。減少提要求和指責後,發現他們反而能把事情完成得很棒!”

  韓麗的女兒也注意到了母親的變化。這一年,一向把焦慮挂在臉上的母親笑容輕盈了許多。一次歷史考試沒考好,她沮喪地走進家門,韓麗擁抱了她,告訴她“別急,慢慢來”,那一刻,她感到下墜的情緒被穩穩接住,又有了重新出發的勇氣。

編輯:黃佐春 責任編輯:劉亮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望海熱線
xinwenxiansuo@staff.cntv.cn
最新推薦
精彩圖集
正在閱讀:父母“速成班”火了,能緩解養娃焦慮嗎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